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社會治理研討發言:堅持善治之道 打造社會治理新模式(黨組書記、廳長)》,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社會治理研討發言:堅持善治之道 打造社會治理新模式(黨組書記、廳長)》。
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會管理過程,其本質特征是政府與公民對公共事務的合作管理,體現的是政府與市場、社會的一種新型關系。黨的**指出:“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科學的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模式,正是在善治中體現了“中國之治”的顯著特征與優勢。
社會主義國家政府是人民的利益維護者和根本依靠。老百姓習慣于有事找政府,政府也向來積極“有為”,無論是在制定政策、設計制度、維護秩序、伸張正義、促進和諧等方面,政府都發揮著主導的作用。但主導不代表“獨導”,充分調動市場、社會、其他組織及民眾的力量,是社會主義制度下中國特色的社會治理之路。因此,如何準確把握政府權力邊界,正確處理好政府主導與社會活力的關系,對于善治而言至關重要。
由“管”到“治”,根本轉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體現的是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施策。”“管”,強調的是通過權力管控約束的行為,對應的是權力集中;“治”,強調的是共同參與、多管齊下、尋求解決,對應的是共建共享。由“管”到“治”,體現了質的飛躍和提升,帶來了一系列根本性的轉變。
理念的轉變。在人們的思維里,傳統模式下的社會管理主要就是政府的事,甚至認為政府包攬一切,而政府以外的其他元素都是處于被支配的地位。相比較而言,新的治理模式下,除了政府以外,市場、社會、個人等其他元素都共同參與到社會治理中來,實行多方共同支配,最大限度地發揮著各自的作用,使得過去政府“一家”無力辦好、無法辦好的事情得以辦得更好。這一理念給人們帶來了新的認識,也為社會治理注入了新的動力。
角色的轉變。過去人們常常認為政府在前、市場和社會在后,政府與其他主體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習慣于“我”唱主角、以“我”為主,“我”大“你”小、“我”尊“你”卑,“管控”色彩濃厚。新的體制機制下,政府與市場、社會根據不同分工各自履行相應的職責。這一過程中,政府需要積極轉變角色、擺正位置,充分尊重市場和社會的重要地位,堅決避免大包大攬,而是找準自身定位,在落實政策、宣傳引導、優化服務、提供保障等方面發揮更多作用。
手段的轉變。“管理”模式下的政府有著絕對的權威,采取的是單一的行政命令式手段,不管在政策制定或決策作出前,對市場、社會等其他方面因素考慮得是否完全周到,通常執行的剛性都較強,沒有多少討價還價的余地。而“治理”模式下,更多采取的是法律手段而非行政手段;同時強調綜合施策,發揮協同合力,而不是僅僅采取單一、孤立的手段進行。
機制的轉變?!肮芾怼辈扇〉氖谴怪被男螒B,實行的是自上而下的工作機制,從而產生了“我”說“你”聽、“我”講“你”做等各類行為特征。而“治理”采取的是扁平化的形態,強調的是重心下移,由傳統的政府管控變成了政府、市場、社會和個人等對話溝通、協商互動的工作機制,進而從多個維度出發,以更加靈活多樣的方式實現有效治理。
社會協同,走向善治
聚焦社會治理這個大課題,需要從制度體系出發,洞察科學治理大邏輯、把握現代治理大方向、構建多元共治大格局,正確履行政府職能職責,發揮社會各方協調聯動效應,從而不斷走向善治的道路。要突出做到“五個堅持”:
…… 此處隱藏1718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