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多元化解社會矛盾經驗交流材料》,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多元化解社會矛盾經驗交流材料》。
今年以來,我市堅持把多元化解社會矛盾作為維護社會穩定的基礎來抓,通過構建“一體化”體系、搭建“一站式”中心、組建“多元化”隊伍、打造“多聯動”平臺,念好“調織用”三字訣,取得良好成效。目前,全市調處化解矛盾糾紛2500余件,調處成功率達99.8%以上。
一、做活“全”的文章,構建“一體化”矛盾化解體系
一是劃分“三個”網格。鄉鎮(街道)一級,依托綜治中心建立責任網格;社區(行政村)一級,依托人民調解委員會建立基礎網格;其他如企事業單位、商業網點,依托專業調解組織建立專屬網格。
二是實行“三個制度”。實行“分片”制度,責任網格由鄉鎮(街道)政法委員負責,基礎網格由專職網格員負責,專屬網格由兼職網格員負責;實行“幫包”制度,負責人,確保責任落實;實行“公示”制度,在醒目位置設立便民公開欄,公開網格負責人的姓名照片、聯系方式、工作職責,確保群眾知曉。
三是預警“三個等級”。將排查出的矛盾糾紛,按照對社會穩定的影響程度,從高到低劃分為橙、紅、黃三個預警等級。橙色預警為極易導致突發性事件和20人以上群體性越級上訪的矛盾糾紛;紅色預警為可能導致民轉刑案件和5人以上越級上訪的矛盾糾紛;黃色預警為可能干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可能牽涉當地黨委、政府較多精力的一般矛盾糾紛,根據矛盾糾紛的變化狀況,預警級別上升、下降或取消。
二、聚焦“合”的實效,搭建“一站式”矛盾化解中心
一是“騰籠換鳥”,筑好化解陣地。按照“統一受理、歸口管理、限期辦理”要求,依托綜治中心,整合公安、法院、司法、信訪、勞動仲裁、心理咨詢等基層力量,推進綜治中心、信訪接待中心、法律服務中心“多中心合一”,設置候調室、人民調解室、行政調解室、司法調解室等專門場所,規劃信訪接待、法律服務、法律咨詢、公證、人民調解等窗口,對每個糾紛調處、每道工作程序、每件民生訴求,如實錄入、及時反饋、一案一卷。
二是“掛號問診”,建好調解超市。采取“團隊式”、“菜單式”服務模式,法律顧問在綜治中心定期坐班,由鄉鎮(街道)列出服務需求清單,逐一分流到每名法律顧問,實行黨委政府點菜下單、法律顧問精作配送的“菜單式”服務。組建了由若干調解專家組成的專家庫,配備圖書角和便民查詢系統,將專家信息和法律法規錄入智能展示屏,方便群眾自主選擇。
三是“從心開始”,做好心理疏導。在縣鄉綜治中心全部設立了心理咨詢室或“心靈驛站”,聘請專業心理咨詢師開展心理疏導,引進了國內先進的“司法版心理測評系統”,對重點人群、心態失衡、行為失常等特殊人員開展社會心理服務,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平復當事人情緒,了解其潛意識需求,有效防控社會風險。
三、組建“廣”的隊伍,整合“多元化”矛盾化解力量
一是發展“網格員”調解隊伍。在基礎網格,充分發揮網格員貼近群眾、熟悉社情民意的優勢,由網格員兼任社區(村)調解員,每天走訪入戶,重點排查小隱患、控制小苗頭、調處小糾紛、提供小服務、解決小困難、整治小環境。對比較復雜的矛盾,網格員通過政法“智慧網格”APP進行上報。對在矛盾排查化解中,發現上報重大線索,避免產生現實危害的,授予全市“最美網格員”榮譽稱號。
二是組建矛盾化解“專家團”。在行業領域,統籌法律、醫療、交通、心理、消費、勞動等不同領域人才,按照“1+X+Y”模式組建團隊,“1”是指1名社區工作人員,負責組織協調;“X”是指網格內居住、熱心調解事業的人民陪審員、法官、檢察官、公安干警、司法行政人員;“Y”是指聘任律師或法律服務工作者,采取適當有償或以案代補方式,參與調解工作。
…… 此處隱藏611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