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人才工作經驗材料》,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人才工作經驗材料》。
近年來,我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工作部署,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堅持“人人都是人才”,全力吸納人口、招引人才、聚集人氣,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智力支撐。2021年位居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第19位,獲評全市首個創業型城市,榮獲2021年度省人才工作表現突出單位,人口凈流出局面近10年首次扭轉。
一、推動政策創新,打造引才聚才“強磁場”。全面優化提升人才政策,堅持“不唯條件、不限地域、不拘一格”,針對不同人才分類施策。一是對事業單位人員,做到“零門檻”。啟動異地事業單位在編人員回引;取消教育、衛生等人才引進各類限制,去年以來累計招聘、回引1700余人,超往年4倍。二是對產業領軍人才,突出“含金量”。對“高精尖”人才最高給予5000萬元重獎,先后吸引27名省級以上領軍人才來齊創業,3人入選國家重點人才工程。三是對高校畢業生,增強“吸引力”。對大專到博士學歷人才,除享受市級補貼外,每月再分別給予補貼。2021年,全縣高考錄取大學生3146人,回流大學生3570人,回流人數首次超過錄取人數。四是對鄉村創業人才,體現“扶持性”。對創辦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個人,發放貼息擔保貸款1004筆、9559萬元,新增農業經營主體410余家。
二、建強平臺載體,搭建育才用才“主陣地”。一是提升產業平臺承載力。按照國家級標準完善經濟開發區綜合配套,以國際視野打造黃河國際生態城,對標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建設齊魯高新區,吸納各類高層次人才、技能人才等就業超5萬人。二是提升孵化平臺產出力。融資15億元建成50萬平方米齊魯科技小鎮,中關村意谷獲評國家級科技孵化器,引進優質科創項目26個,落戶博士20余人,引進市級以上領軍人才11人。三是提升創新平臺引領力。深化產學研合作,與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5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穩固合作關系,其中,與山東大學共建新材料與智能裝備研究院、碳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大產業園。全縣市級以上創新平臺達到216家,2021年百多安醫療器械張海軍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4個項目列入省技術創新計劃。推廣“人才飛地”,支持永鋒集團在瑞士和德國、森峰激光在德國設立研發機構,吸納外國人才61人。
三、做優服務保障,構筑重才留才“生態圈”。一是優化“開放式”政策服務。制定《關于進一步促進人口流入擴大縣域人口規模的若干意見》,逐年制定增長計劃,并將人口集聚增長情況納入綜合考核。支持山東農業工程學院擴建,加快濟南大學中德工業設計創業園、山東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建設。強化項目帶動,加快產城融合,推進新型城鎮化,全面放開城鎮落戶限制,完善企業用工、創業就業、三孩生育等政策措施。扎實開展省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試點工作,精準打造“齊享”公益崗,吸引更多老百姓在家門口就業。二是提供“精準式”創業服務。堅持縣級領導同志聯系高層次人才制度,出臺關心關愛企業家十條措施;堅持“進了齊河門,就是一家人;來到齊河縣,好事要快辦”,成立“小齊幫辦團”,新建便民服務中心,打造“一次辦好”服務品牌。三是打造“品質式”生活服務。以一線城市標準規劃、建設和管理,舉全縣之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際花園城市、國家衛生縣城、中國創新創業最具發展活力城市、中國宜居宜商宜游最具魅力城市。新建文化藝術中心、鉆石體育中心,萬達廣場開業運營,引進名品名店200余家,建設人才公寓12萬平方米,打造10處“驛站式”人才公寓,提升城市“青和力”。與齊魯醫院合作共建縣醫院新院區,省地共建省婦幼保健院院區,與山大、山師等名校開展合作辦學,辦實辦好人才醫療保健、子女入學等“關心大事”“關鍵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