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垂頭自惜千金骨,伏櫪仍存萬里心》,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垂頭自惜千金骨,伏櫪仍存萬里心》。
【例文】“垂頭自惜千金骨,伏櫪仍存萬里心。”心態年輕,則歲月不老。我們每個人都有老去的一天,都希望自己退休生活更加精彩。不久前,同樣因想過戲癮,16位上海退休阿姨組團赴橫店包劇組翻拍《甄嬛傳》微電影,不少年輕的網友都為他們的精彩退休生活點贊,開始關注父輩們的精神需求。這不僅是年輕人的進步,更是老齡化社會年輕人該有的覺悟。(湖南日報《心態年輕則歲月不老》)
【典故】出自元代郝經《老馬》,百戰歸來力不任,消磨神駿老骎骎。垂頭自惜千金骨,伏櫪仍存萬里心。歲月淹延官路杳,風塵荏苒塞垣深。短歌聲斷銀壺缺,常記當年烈士吟。
【釋義】意思是,老馬低垂著頭,為自己這價值千金的身軀而可惜, 它雖然伏首馬槽, 但心里仍想著去萬里之外縱橫馳騁。
【賞析】曹操的詩作《龜雖壽》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同樣是以馬抒發熱血情懷的經典詩句。詩詞原意是,已經老矣的良馬雖然臥伏在馬廄里,但仍然期盼馳騁大地、奔騰千里。曹操以老馬比喻自己年歲雖大,依然保持著旺盛熱情,不懈奮斗進取的精神狀態。歲不我與,時若奔駟。生命的長度雖無法控制,生命的寬度卻可以把握。郭沫若說:“一個人老當益壯的精神強,那人必然偉大;一個人未老先衰的氣象十足,那人必然腐敗。”輔佐周文王興邦的姜子牙、平叛除亂的伏波將軍馬援,都是年事已高仍建功立業;相反,不思進取的蜀漢后主劉禪、沉迷聲色的南唐后主李煜,卻是處風華正茂之年而喪邦。現實中,為什么有的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猶能迎難而上,挽狂瀾于既倒;有的人正值壯年,卻萎靡退縮,終致庸庸碌碌?歸根結底,是少了腳踏實地、穩扎穩打的干勁,開拓進取、擔當作為的闖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的韌勁,對職業生涯乃至整個人生缺乏理想引領和目標規劃。擔當與奮進是延緩“衰老”心態的“特效藥”,新時代黨員干部當把握住新時代的新機遇,多在實際工作中鍛煉提高自己,事不避難,敢啃“硬骨頭”,在斗爭中磨礪真本領。
【用法】主要適用于作風建設類、老年工作類講話,側重強調擔當作為,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杜絕心態“佛系”、思想“油膩”,在新征程上奮發有為干出新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