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從來經國者,寧不念樵漁》,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從來經國者,寧不念樵漁》。
【例文】“從來經國者,寧不念樵漁。”自古以來,能夠治理好國家的人,沒有一個不掛念著基層的百姓。古籍中的“善御者不忘其馬,善射者不忘其弓,善為上者不忘其下”“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等名言,無不闡釋了一個普遍真理:愛民恤民,重在知百姓之所需、想百姓之所盼、解百姓之所憂。(解放軍報《朝暮心系于民》)
【典故】出自明代謝榛《送樊侍御之金陵》,地入維揚路,天分牛斗墟。秋帆二水外,春草六朝余。冰雪生官舍,風塵走諫書。從來經國者,寧不念樵漁。
【釋義】意思是,自古能夠治理好國家的人,有哪一個不顧念著下層的百姓。
【賞析】中國傳統文化推崇的“以民為本”的思想,涵蓋“為政利民”的“利民”理念、“民為貴”的“重民”理念與“聽政于民”的“從民”理念。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提出從政要“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與國家政權和君主相比,人民是最有價值的。《離婁上》有云:“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可見人民在江山社稷中的重要地位。司馬光提出“民者,田也;國者,苗也。”他把國家與百姓的關系比喻成“苗”和“田”的關系。朱熹提出“天下之務莫大于恤民,恤民的關鍵在于民生”。著名思想家黃宗羲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主張。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統治者治理天下關鍵在于解決民生問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提出和強調“以民為本”“人民至上”立場,是傳統“民本”思想在新時代的創新性發展。毛澤東同志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的實踐中,創新和發展了傳統民本思想,使之有了質的發展與飛躍:從“得民心者得天下”到“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從“不患寡而患不均”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從“聽政于民”到“群眾路線”,把“為人民服務”確立為黨的宗旨,使中國儒家傳統民本思想的優秀內涵與時俱進地放射出時代的光芒。進入新時代,各級黨員干部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不斷增強各族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用法】主要適用于作風建設、黨性教育類講話,側重強調群眾觀念,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強化宗旨意識,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爭當新時代人民滿意的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