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于安思危,于治憂亂》,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于安思危,于治憂亂》。
【例文】“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碑斍?,我國國家安全形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大,家門口生亂生戰的可能性增大,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任務艱巨繁重。“于安思危,于治憂亂?!蔽覀儽仨毷冀K警醒著、時刻準備著,切實把糧草備足、把獵槍擦亮,一旦有“不速之客”犯我門庭,定叫他處處碰壁、有來無回。(解放軍報《善于應對“不速之客”》)
【典故】出自清代魏源《默觚·學篇七》,不亂離,不知太平之難;不疾痛,不知無病之福;故君子于安思危,于治憂亂。
【釋義】意思是,在平安的環境里應思慮到危難和風險,在穩定的時候要考慮到可能發生的動亂。
【賞析】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憂患意識始終一以貫之,突出強調“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吨芤住分刑岬健鞍捕煌#娑煌?,治而不忘亂”,開門見山地指出居安思危的治世理念;《左傳》中講道,“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深入剖析了居安思危能夠避免禍患的原因;《新五代史》中說道,“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是從正反兩面進行比較,告誡世人要常懷憂患之心;《晁錯論》中的“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則一語道破了要居安思危的原因。我們黨善于從歷史中汲取智慧、總結經驗,無論是革命事業遭遇艱難險阻還是取得重大進展,共產黨人都能夠不忘初心使命,保持清醒理智,懷揣憂患意識,在前進的路上不斷化解風險挑戰。在1945年召開的中共七大上,面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即將取得最后勝利的大好形勢,毛澤東同志卻在報告中告誡同志們要“準備吃虧”,并一連列舉了我們黨可能遭遇的“17條困難”。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我們在看到發展前景的同時,也要看到前方道路的曲折,“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時刻自警自省、防微杜漸,才能避免“堤潰蟻穴,氣泄針芒”的危險。
【用法】主要用于形勢分析類、安全生產類講話,側重強調底線思維、憂患意識,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增強“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把困難估計充分,把措施制定完善,始終把握工作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