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士有諍友,不行不義》,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士有諍友,不行不義》。
【例文】“士有諍友,不行不義。”朋友相交,不是相互吹捧,而應相互幫助、相互提醒;不是你好我好,而是及時發現各自缺點和不足,予以糾正改正。歷史上不少人平時驕橫無比、貪欲無度,最后落了個可悲的下場,原因有很多,其中一條就是沒有朋友“相警”。朋友相警,就是要做到“道義相砥,過失相規”。如果像南朝梁詩人劉峻在《廣絕交論》中講到的“勢交”之友,追權逐利,阿諛奉承,那就違反了交往之道,最終損人害己。(中國紀檢監察報《朋友之間當相慰且相警》)
【典故】出自戰國荀況《荀子·子道》,父有爭子,不行無禮。士有爭友,不為無義。
【釋義】意思是,人有了能直言規勸的朋友,就不會做壞事。指諍友能使自己少犯過失。“爭”同“諍”。
【賞析】“木受繩則直,人受諫則圣”。一個人修身立德、堅守正道,離不開朋友的提醒、親人的勸誡,正所謂“士有諍友,則身不離于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于不義。”選擇什么樣的人做朋友,從來不是一個無關緊要的事。思想趣味不同,擇友之道各異。清代汪輝祖以自己做幕僚的經驗告訴世人:“擇友自輔,當無取其軟美者。”這一告誡,至今仍有現實意義。1949年9月,彭德懷在新疆解放慶祝大會上,看到人群中有人抬著“萬歲”的標語和自己的畫像,當即對身邊人員說:“勝利了,要警惕。‘萬歲’的口號,首先應該還給人民。要知道,一個阿諛奉承的傻瓜帶來的危害,比100個敵人還要大。”說罷,走下主席臺,親手將自己的畫像撕了下來。“積德者不傾,擇交者不敗。”實際生活中,有人喜歡結交那些柔媚之友,在舒舒服服、美滋滋中忘乎所以,被“吹”得聽不進逆耳之言、聽不得不同意見,以致在錯誤的道路上越滑越遠。益友進德增智,損友喪德敗身。領導干部要見賢而交、擇善而交,不交無品之人、無義之人,始終做到防微杜漸、一塵不染、兩袖清風,避免因交友不慎而使自己栽跟頭。
【用法】主要適用于黨風廉政黨課報告,側重強調樹立正確的交友觀,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嚴格自律,堅持交往有原則、有界限、有規矩,做到有交集但不搞交換,有交往但不搞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