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夫街談巷說,必有可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夫街談巷說,必有可采》。
【例文】自討耳力之苦。“夫街談巷說,必有可采”,群眾有時遇到不順心的事會抱怨幾句、發發牢騷,雖然可能聽著刺耳,但卻可以從中找到改進意見、解題思路、工作方法。牢騷承載民意、民盼,黨員干部要敢聽、愿聽、善聽、會聽,主動讓群眾“發泄”,愿作群眾的“出氣筒”,從牢騷聲里聽民聲。(中國組織人事報《做群眾工作要自討苦吃》)
【典故】出自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夫街談巷說,必有可采;擊轅之歌,有應風雅,匹夫之思,未易輕棄也。
【釋義】意思是,街頭巷尾的傳聞,也一定有可取之處。比喻寫文章平時就應該處處留心,從民間吸取營養。
【賞析】“人不平則鳴,水不平則流。”領導干部容得下群眾的牢騷,聽得進群眾的意見,無論對于修身從政,還是拍板決策,都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素質。1962年,毛澤東同志在七千人會議上強調,“要真正把問題敞開,讓群眾講話,哪怕是罵自己的話,也要讓人家講。”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延安時期,農婦伍蘭花的丈夫不幸遭雷擊而亡。悲痛之余,伍蘭花罵道:“老天打雷,怎么不劈死毛澤東?”有關人員聽說后,欲抓人問訊,毛澤東同志沒有讓追查,而是讓大家反思。經調查發現是公糧征多了,群眾不滿意。為此,他不但檢討了錯誤,還與邊區的同志一道,采取一系列措施減輕農民負擔。毛澤東冷靜面對和處理群眾的咒罵,換回了百姓的由衷稱道和真心擁護,今天看來對我們仍不乏啟示意義。群眾牢騷聲越多、批評聲越響、吐槽越激烈,就越要耐心聽清聽懂,站穩群眾立場,走好群眾路線,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讓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用法】主要適用于干部作風類講話,側重強調善于聽取群眾意見,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自覺踐行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聽真話、查實情、辦實事,以為民之心贏得群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