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例文】“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古人亦有“抱樸守拙”之說,把它作為一種處世態度加以提倡。在做人做事方面,守拙勝過取巧,是一種長遠的立身之道。守拙是一種“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恒心。正所謂“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守拙之人做事扎實,有恒心毅力,肯下苦功、細功、慢功、長功。這種做事精神能夠生發出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雖看似進步緩慢,但若立足長遠,則是最穩妥的進取方法。(解放軍報《守拙立得長遠》)
【典故】出自魏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釋義】意思是,我愿到南邊的原野里去開荒,依著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種田園。
【賞析】《菜根譚》有云:“抱樸守拙,涉世之道” ,老子講,“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樸”是沒有加工的原木,“素”是沒有染色的生絲。抱樸守拙,看似不進取,實則以退為進,是最穩健的進取之道。“文以拙進,道以拙成。無論做什么事情,想要做出成績,都得扎扎實實下功夫。做事不能總想走捷徑,許多時候要用“笨辦法”。 國學大師錢穆說:“古往今來有大成就者,訣竅無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勁。”年輕干部觀念新、思維活、信心足,但同時也“未經一番寒徹骨”,只有多在實踐中磨練,養成勤勉敬業、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才能使自己茁壯成長。1930年5月,毛澤東同志用了一個月時間在尋烏縣做調查研究,通過深入走訪,掌握了當地真實情況,寫出了《尋烏調查》和《反對本本主義》兩篇光輝著作,提出了“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新時代年輕干部,要常懷“守拙”之心,多干“求實”之事,在新的征程上創造新業績。
【用法】主要適用于年輕干部類、黨校開班類講話,側重強調作風養成,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要不怕吃苦、打牢基礎,不斷提升能力素質。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