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巧婦巧為無米之炊——文稿框架的魅力》,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巧婦巧為無米之炊——文稿框架的魅力》。
寫稿子的同志可能普遍都有一個苦惱,就是缺基礎資料。文稿工作的特性就是“急”,任務來得急。要么基礎資料收不上來,要么收上來發現質量不高。因此,經常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感慨。
但事實上,是否過于依賴基礎資料,也是判斷一名文稿人員成熟度的重要標準。那什么可以讓一名文稿人員可以突破基礎資料的牽絆而超然世外、閑庭信步呢?這個就是文稿框架。有了它,就牽住了牛鼻子,就能處理好與基礎資料之間的關系,改變受制于人的局面,掌握主動權。對于文稿牽頭人來說,通常要比團隊成員技高一籌,最重要的一技就是框架搭建能力,這種能力往往不可替代,所以他才能坐上牽頭人的位置,所以他的位置才不可動搖、無人代替。
因此,成熟的文稿工作者更喜歡說“巧婦巧為無米之炊”。
框架搭建能力,首先是胸中有乾坤。一方面,熟悉每一類文稿的慣用套路,說要整個什么材料,馬上就能在腦海中浮現出這類材料的幾種“玩法”,然后從中選一種。能做到這一點,一是要多寫多經歷,二是要多看多總結。有的人寫十幾年材料,但不去總結這些東西,就很難站上更高的高度,也很難突破瓶頸,到達一定水平就進入“高原期”。另一方面,對每一項工作都有規律性的認識,甚至熟悉它的一般招數和內在邏輯。文稿人員不可能把所有工作都干一遍后才去寫稿子,這不現實,也不講效率。怎么才能掌握這些工作規律呢?一是要學理論,學我們黨的創新理論,要系統學、學系統,不主要是盯著那些論斷、妙語,而主要是學背后的思想體系、工作體系,說得直接一點,就是學我們黨是如何治國理政的。二是要學工作方法,尤其是開專題會、看文件時善于觀察,學習在面對一項工作時是如何組織、如何推動的。三是要善于同一線部門的同志交朋友,豐富自己的工作圈子,把功夫花在平時,多學習,常交流,厚積而薄發。寫稿子的人經常會遇到別人來找幫忙,只要時間允許,或者把時間擠一擠,都要樂意幫忙、積極上手,這不是吃虧,而是寶貴的機會和資源。有了這兩個方面的積累,就能輕松應對一種情況,即,基礎材料遲遲上不來。這個時候,就可以改變作戰思維,提出具體到三級標題的文稿框架,征求一次意見后,請一線部門做“填空題”。一般情況下,這樣寫出來的稿子質量都很高。
…… 此處隱藏1040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