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解剖麻雀”式調研如何更深入?》,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解剖麻雀”式調研如何更深入?》。
“解剖麻雀”是一種調研工作方法,具體是指通過典型剖析、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從中找出事物的規律。結合一次圍繞專項產業的“解剖麻雀”式調研,談幾點體會。
一、準備要足。調研不能打無準備之仗,如果“說走就走”,現場可能就會走馬觀花,問不出所以然來,后面再去“補課”,工作就會被動。在調研前,要系統收集領導講話、行業文件、工作報告、產業新聞等各類材料,按照全產業鏈思維梳理調研問題清單,對其背景、現狀和發展有較為完整的認識。只有這樣大量占有材料、梳理分析,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二、調查要實。調查研究的出發點是為了推動工作、服務群眾,不能只報喜不報憂、只講成績不提問題。例如,在一家肉制品加工企業調研,聽完企業負責人的介紹后,對企業生產經營存在的問題比較模糊,于是與負責人一道坐下來逐環節測成本、算效益、談問題。就這樣,難題逐漸被“問”出來了。
三、切口要準。為了避免調研精力分散、成果“散光”,我們結合產業薄弱點,選取一個產業重點縣的精深加工鏈條開展“掰開揉碎式”調研。目前縣里有哪些具體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面臨哪些困境?對其他重點縣乃至全省層面有哪些啟示和借鑒?在全縣乃至全省層面又如何改進提升?循著這個思路,在企業走訪中開門見山、直截了當、有序高效。
四、研究要深。調研報告沒有“干貨”就談不上高質量,要把深入研究貫穿調研全過程。調研前積極籌備、多方梳理,調研中白天走訪、晚上總結,調研后認真分析、系統提煉,從所見所聞中歸納問題,從具體實踐中總結經驗,從基礎材料中提煉觀點,從綜合分析中思考對策,才能形成有深度分析、有具體建議的高質量調研報告。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