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材料達人”四步法,屢試不爽!》,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材料達人”四步法,屢試不爽!》。
估計很多筆友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要么是一個很急的文字任務落在頭上,無限感慨平時積累不夠,能夠隨手找得到的存貨太少;要么是加班已到兩三點,盯著空白的電腦屏幕,兩眼發直,文思枯竭,無限懊惱關鍵時候用得上的干貨不多……無論是哪種情況,歸結起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獲取材料、掌握材料、利用材料的能力還不足。今天,咱們就談談如何成為“材料達人”。
越是各類材料良莠不齊、魚龍混雜,越是需要有選擇、有側重地遴選材料。特別是現在很多搜索網站文庫和微信公眾號推送的內容很多,如果不加以甄別,往往是花費了有限的時間,結果卻收獲甚微甚至適得其反。那么,應該重點關注哪些材料呢?主要有這么幾類:一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此老筆頭專門開設了專欄,每周一會為大家匯編上周的風向標供大家參考,大家也可以在人民網或共產黨員網及時進行學習。二是綜合性文件。這里指的是關于深化改革、黨的建設等綜合性工作的意見或措施,而不是某項具體工作的通知。這些意見往往具有長期的指導性,平時在傳閱時就要注意收集,必要時可以復印下來。三是社論評論類文章。對這種材料宜精不宜多,個人認為把《人民日報》、《求是》等主要媒體的重點文章收集好就夠了,沒必要花太多時間在這上面。四是經驗做法類報道。筆桿子積累的深度很大程度體現在對這些材料的收集上。因此,對一些重大先進典型的經驗做法和典型事跡也要重點關注、分類收集,很多時候能夠收到奇效。
怎么看材料是個大學問,核心的是要把握這么幾個方面:一是求深。對公文材料來講,泛讀10篇不如精讀1篇。拿到一篇好的材料,一定要一字一句地認真研讀,從謀篇布局、到行文走筆,從觀點立意、到遣詞造句,從寫作手法、到文字風格,諸多要素都要進行對比分析、舉一反三,真正從中汲取營養。二是求思。就是要聯系當前形勢、聯系實際情況、聯系矛盾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透過現象看本質,思謀問題背后的問題。比如,材料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那就要分析本單位人才隊伍有哪些問題、哪些優勢,文中的做法能否因為借鑒、進行本土化。三是求真。就是要從中悟出規律和道理,尤其是對一些領導講話和經驗做法,更要以工作為主線,找出帶有普遍性的特點和規律。四是求破。看材料到高級階段就是跳出材料看材料,要想想作者是基于什么考慮這樣寫,如果交給自己會怎樣動筆,這份材料有哪些不足,哪些地方還可以改進,等等。能夠堅持做到這些,一定能達到看1篇頂10篇的效果。
在收集和閱讀的基礎上,還要掌握材料歸類保存的內容和方法。從內容上講主要有:一是記經典提綱。就是按照各類文體的寫法,分門別類遴選幾套比較經典的標題,這個目的主要是鍛煉大家的思路。比如,黨內教育匯報的提綱主要有哪些,民主生活會發言的思路主要分幾類,等等。二是記精彩觀點。就是把好的論述和觀點分門別類地記下來,一定要非常鮮明和醒目,不要記空泛的套話虛話大白話。三是記特色事例。對于本單位和個人具有代表性的事例,要有意識地加以保留。從方法上講主要有:一是電子文檔,好處是建檔、搜索,特別是復制、粘貼很好用。二是紙質筆記,優點是對相關內容容易留下烙印,印象比較深刻。三是剪報摘報,以前好多老筆桿都喜歡這樣做,每次寫材料都拿出厚厚一摞摘抄本,像是獨家珍藏的武林秘籍。不過現在信息時代了,都有電子報刊,個人還是習慣用電子文檔,以確保把有限的時間花在學習研讀材料上。
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如何用材料,是練就“材料達人”的實踐檢驗。具體講,在用材料上應該把握這么幾個原則:一是抄觀點不抄原文。當然,習總書記等領導人的講話除外。對于好材料中的語言,盡量不要照抄原文,尤其忌諱大段大段地摘抄,這樣看似省勁,實際上對個人文字水平百害無利。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二是重綜合不宜羅列。我們收集的材料,往往在某一類型有所側重,要注重對同類型的材料進行系統綜合,使之成為成體系、成套路的整體。比如,講“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體會,有的談如何踐行“四講四有”標準,有的講如何強化“四個意識”,我們在用材料的時候,就得把相關材料綜合起來,甚至自己還要補上如何糾治問題、如何促進工作等內容。最后還是要常寫常練。同樣的材料,反復在不同場合、不同環境、不同文體中使用多遍,就能夠游刃有余、運用自如,時間長了自然能夠信手拈來了。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材料達人”四步法,屢試不爽!.docx》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