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材料要寫好,“前戲”需做足、“后戲”不能少》,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材料要寫好,“前戲”需做足、“后戲”不能少》。
寫一篇材料的任務拿到手后,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第一個動作是什么?
是馬上動筆就寫、迅速列提綱,還是先泡杯茶、點支煙思考思考?是寫完之后如釋重負、扔到一邊,還是沉淀沉淀,再溫存溫存?回答這些問題,是不是感覺跟那啥似的,仿佛寫材料也充滿了期待和激情。趕緊回到正題上,老筆頭多年來寫材料,有一個心得,就是“前戲”要做足,“后戲”不能少。“前戲”指的是動筆之前的準備工作,主要是思考層面的事,非常關鍵,決定了成文之后需要不需要推倒重來的重大問題。主要是“四個搞清楚”:
主要是要區分文體,是講話、研討、調研,還是指示、通知、報告,一定要搞清楚,否則就對不上路。有朋友會講,這些文體肯定能分清楚。其實這里面大的區別大家肯定都能清楚,但是一些共性的東西就不是那么好區分,界限也不是很清楚。比如,講話中論述性的內容與理論研討中論述性的內容就不一樣,計劃方案中的要求性內容和部署動員中的要求性內容也不一樣,事跡報告中的經驗性內容和決定中的經驗性內容也不一樣,等等。寫前要細加區分。
也就是你起草的稿子誰來用的問題,你單位的大boss,你部門的boss,還是你自己用。是代表單位整體的,還是僅僅是個人的稿子,都要搞清楚。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思維層次、考慮問題的角度、內容側重、詳略取舍,甚至是口氣語氣,都是不一樣的。大boss不能講得太瑣碎,小boss也不能說的太高大上,要各說各的話。
也就是材料對象的問題,是對上級領導匯報,還是對員工講話;是給中層干部講課輔導,還是對一般群眾統一思想,等等,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對上級匯報要簡潔干練,對群眾講話要親切通俗,等等,針對性越強,大家聽了才會感覺越貼切。
這是寫材料的關鍵環節,就是你寫的這個東西要達到什么目的,起到什么作用。是動員部署、統一思想,還是解釋說明、授課輔導,還是歡迎希望、迎來送往……這些問題都是要在動筆之前要搞清楚的,否則就會不倫不類、驢唇不對馬嘴。有的朋友寫完后,關了電腦就走人,加了幾個班總算寫完了,一塊石頭落地了,這也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你不想班白加、夜白熬,老筆頭勸你再沉淀沉淀,不要忽視“后戲”。一要看到位不到位,思想、語言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符合上級精神,尤其是領導特別關注的思想點有沒有、充分不充分……二要看得體不得體,看符合不符合用稿人的身份,有沒有小官說大話,大官說碎話的情況,有沒有超出工作分工說過頭話的問題……三要看嚴謹不嚴謹,數據、事例等是否真實準確,尤其是堅持問題導向,問題點到具體人和事,與事實符不符合,這都很敏感。一著不慎,前面講完,后面就會有人告狀了……四要看細致不細致,文字有無錯漏,語句是否通順,格式、排版、頁碼是否恰當,等等。辛苦了幾天,不能在這些小事上吃蒼蠅。
《材料要寫好,“前戲”需做足、“后戲”不能少.docx》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