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皆知敵之仇,而不知為益之尤;皆知敵之害,而不知為利之大》,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皆知敵之仇,而不知為益之尤;皆知敵之害,而不知為利之大》。
【例文】“孟孫惡臧”最能發人深省。據《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記載:孟孫平時憎惡臧孫,孟孫死時,臧孫卻很憂傷,說:“孟孫憎恨我好比治病的藥石,孟孫死了,我滅亡的日子也就沒有幾天了。”不久,臧孫果然被趕出了魯國。正是因為孟孫的存在,才讓臧孫心懷危機、保持警惕、減少犯錯。這些故事提醒我們,“皆知敵之仇,而不知為益之尤;皆知敵之害,而不知為利之大”,憂患意識什么時候都不能丟掉。(解放軍報《常把憂患當藥石》)
【典故】出自唐代柳宗元《敵戒》,皆知敵之仇,而不知為益之尤;皆知敵之害,而不知為利之大。秦有六國,兢兢以強;六國既除,訑訑乃亡,晉敗楚鄢,范文為患;厲之不圖,舉國造怨。孟孫惡臧,孟死臧恤,“藥石去矣,吾亡無日”。智能知之,猶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釋義】意思是,人人都知道敵人有作為自己仇敵的一面,卻不一定懂得對自己還有有益的一面;人人都知道敵人對自己有危害的一面,卻不一定懂得對自己還有有利的一面。
【賞析】沒有強大的敵人,失去了外部的壓力,內部自然就腐化。沒有了競爭的壓力,也就失去了不斷創新進步的動力。憂患意識是人類生存的重要智慧,居安思危是歷史昭示的一條重要經驗。我們研讀《孫子兵法》會發現,孫武在書中最不推崇以少勝多、置之死地而后生之類看似很精彩的戰法。相反,他總是教人“先勝而后戰”,就是先考慮好風險、計算著能贏才去打。孫武認為用兵之道是“恃吾有以待也”“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就是不打無準備之仗,自身要有敵人難以戰勝的力量。而這種準備、這種力量恰恰來自一種無為難寐的責任感與日復一日的苦干實干??梢姡瑧n患意識與責任意識緊密相連、不可偏廢。責任意識以憂患意識為前提,憂患意識激發人們明確自身的責任和擔當;憂患意識以責任意識為歸宿,憂患意識最終要落實為未雨綢繆、履職盡責的自覺和行動。一個政黨的強盛,一個國家的富強,更需要“有”中有“憂”、以“憂”增“有”。前進道路上,只要我們常懷“準備困難”的積極心態,并時刻“準備想各種辦法對付之”,那么,未來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我們總能找到破解問題的新辦法,創造性地化解新的挑戰。
【用法】主要適用于黨課報告、教育培訓開班講話,側重強調憂患意識,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要辯證看待“?!迸c“機”,把握工作主動權。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