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天地之化日新》,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天地之化日新》。
【例文】“天地之化日新。”翻開浩如煙海的經史典籍,中華文化始終傳承革故鼎新的精神氣質,高揚“日新”的進取精神。從《詩經》中的“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到《大學》里的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到東漢魏伯陽所著《周易參同契》提出“御政之首,鼎新革故”,以及唐朝張銳所作《唐中書令梁國公姚崇神道碑銘》記述“夫以革故鼎新;大來小往;得喪而不形于色;進退而不失其正者;鮮矣”……千百年來,革故鼎新作為中華文明發展的內在動力之一,已經注入中華民族的思想基因里,融入中國歷史和現實的發展進程中,成為中華文明永恒的精神氣質。(解放軍報《涵養“革故鼎新”的精神氣質》)
【典故】出自 清代王夫之《思問錄》,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釋義】意思是,天地的德性不會改變, 而天地的變化一天比一天新。
【賞析】回眸中華文明數千年的歷史進程,變革是歷史常態,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精神氣質推動著中國歷史賡續發展、中華文明經久不衰。這是中華文明傳承發展的邏輯,“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為行大道、開太平,一代接續一代上下求索、變法創制、革故鼎新,讓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生生不息,一脈相承又不拘定法的創新精神,深深熔鑄于中華民族的血脈基因。這是近代以來中國追尋夢想的邏輯,“變者,天道也”,但托古改制、變法維新等種種改良方案都無法實現救亡圖存、振興中華,承載著歷史選擇和人民冀望的中國共產黨,把科學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為深刻的偉大革命,從“走俄國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開辟出一條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成功道路,用偉大創造點亮偉大夢想的明燈。昨日之中國艱辛探索,高擎改革開放的大旗,靠著一股革命的勇氣和勁頭,闖出了一片天地;今日之中國更上層樓,仍要鼓足那一股子氣、一股子勁,以全面深化改革破利益固化之藩籬,以持續擴大開放戰封閉孤行之逆流,再闖出一片更加廣闊的新的天地。改革開放,對于無限接近偉大夢想的當代中國,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唯有迎難而上,向荊棘挺進,一覽無限風光。
【用法】主要適用于工作部署類、黨課報告類講話,側重強調改革創新,教育引導黨員干部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堅毅和勇氣,把改革開放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