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不因功名而貪欲,不因感極而求妄》,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不因功名而貪欲,不因感極而求妄》。
【例文】“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現,不因功名而貪欲,不因感極而求妄。”面對欲望,當懂得適可而止;如果任由欲望滋長,最終必然會在欲望的泥潭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只老鼠掉進了一個半滿的米缸,它在里面吃了睡、睡了吃,日子一天天過去。老鼠也曾想跳出米缸,但終究沒能抵擋住大米香噴噴的誘惑。直到有一天米缸見底了,它才發現想跳出去已經無能為力。(解放軍報《行有所止,方不逾矩》)
【典故】出自清代曾國藩對《止學》的解讀,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現,不因功名而貪欲,不因感極而求妄。
【釋義】意思是,不因為了功名利?而產生貪婪的欲望,不因被動搖就做不法之事。
【賞析】隋代大儒王通《止學》中提出“大智知止”、“以智止智”。曾國藩深愛《止學》一書,他一生的作為和成就,處處都有“止”的烙印,“克己止學”“富貴常蹈危機”、“盛時須作衰時想”,都是極富有哲理的人生大智慧。曾國藩之所以功高名就.又不惹人顯眼而順利一生,關鍵就在于他時時以一個“止”字為行動之本,從反面考慮問題,絕不“越雷池一步”,表面更無張狂樣,該收住立即收住,把自己停止在一個安全的區域中,求得最大的人生保險。對領導干部而言,知止就是要守住紀律規矩的底線,知道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心存敬畏、慎獨自律。貪與廉,從來由己不由人,前車之覆,后車之鑒,當為所有人警醒。尤其是手中掌握著公權力的人,更應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常棄非分之想,真正做到不忘初心、慎終如始,切莫使貪欲蒙蔽了理智,讓權勢沖昏了頭腦。
【用法】主要適用于廉政建設、警示教育類講話,側重強調廉潔自律,教育引導領導干部鑄牢思想紅線、道德防線、廉潔底線,做到知止而行、知規守紀。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