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大明無偏照,至公無私親》,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大明無偏照,至公無私親》。
【例文】“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笔窌涊d,東漢蘇章(字孺文)就任冀州刺史時,宴請被檢舉的老友。宴罷,便正襟危坐:“今夕蘇孺文與故人飲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公法也?!钡诙欤还鹿k,將老友治罪。真正的為官者,從來都是公私分明,總是奉行“大明無偏照,至公無私親”。
【典故】出自唐代張蘊古《大寶箴》,大明無偏照,至公無私親。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禮以禁其奢,樂以防其佚。
【釋義】意思是,最大的光明不會偏照一隅,最大的公道不會偏袒私親。比喻大公無私。
【賞析】從古至今,公私分明一直是嚴以律己的重要標準。既保持“內不愧心,外不負俗”的本分,也達到“大明無偏照,至公無私親”的公允,更追求“治官事則不營私家,在公家則不言貨利”的清明,才能直面公與私,做到問心無愧。歷史上,很多為政者之所以千古流芳,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堅持守公去私,做到內不愧心,外不負俗。南北朝時的南梁名臣、尚書徐勉,為官廉政,不徇私情。一次,邀友人相聚,席間一位客人向他求官,徐勉正色相告:“今夕止可談風月,不宜及公事?!笨腿擞懥藗€沒趣,只得訕訕告辭,徐勉因此被稱為“風月尚書”。在共產黨人的世界里,公與私的界線更為清晰。毛澤東同志曾為自己定下“待親三原則”:戀親,但不為親徇私;念舊,但不為舊謀利;濟親,但不以公濟私。身為黨的干部,當心胸開闊、志存高遠,自覺做到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
【用法】主要適用于領導干部任前談話、廉政黨課報告,側重強調大公無私的重要性,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要自覺劃清公私界限,妥善處理公私關系,自覺做到公私分明。
公文寫作門戶網站,請認準好筆桿子www.x1762.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