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潔身守道,不與世陷乎邪》,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潔身守道,不與世陷乎邪》。
【例文】古人云:“潔身守道,不與世陷乎邪。”事實證明,黨員干部保持自身的純潔,不同流合污,“四風”就進不了門,“圍獵者”就無從下手。因此,每個黨員干部都應把潔身自好作為第一關,從小事小節上加強約束、規范自己。(解放軍報《潔身自好 防意如城》)
【典故】出自春秋時期齊國晏嬰《晏子春秋·問上》,故圣人伏匿隱處,不干長上,潔身守道,不與世陷乎邪,是以卑而不失義,瘁而不失廉。
【釋義】意思是,高尚的人隱居,不去干謁君上,潔身以守道,不與世人一同陷于邪惡,所以地位卑微卻不失道義,生活困苦不失廉潔。
【賞析】唯自凈者可以凈人。清人金纓在《格言聯璧·從政》中寫道:“潔己方能不失己,愛民所重在親民。”他告訴人們,為官從政,在清在潔,在親民為民。清正廉潔是中國傳統道德的一個基本規范,是社會永恒的價值追求,也是為官者的從政之基、立身之本。歷史上,很多為官者都提倡“士”的精神,堅持潔身自好,希望自己有節操,有大丈夫氣,把思想純潔、靈魂圣潔、政德凈潔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明代信陽知府胡守安,自律甚嚴,認為官吏在薪水之外謀取一分一文,于己于百姓都是有害的。他在《任滿謁城隍》一詩中寫道:“一官來此幾經春,不愧蒼天不負民。神道有靈應識我,去時還似來時貧。”他用清貧干凈的為官履歷,寫下了自己獨立的品格、高尚的氣節、無愧的人生。縱觀古代清官廉吏,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注重道德修養,堅持自我凈化,視不貪占、不索取、不收受非分錢財為美德。明人吳訥官居南京左副都監察御史,兩袖清風,清正廉明,出污泥而不染。一次他奉命去貴州巡察,貴州地方官從府庫中取出黃金百兩,派人送給吳訥,妄圖巴結討好。吳訥毫不動心,取筆墨在封皮上題詩一首:“蕭蕭行李向東還,要過前途最險灘。若有贓私并土物,任他沉在碧浪間。”這首詩是自警、自省、自律,也是追求高潔人生的宣言。新時代新征程,好筆桿子網www.x1762.cn廣大黨員干部要牢記“白袍點墨,終不可湔”, 把潔身自好作為人生的第一關,將清廉自守形成一種習慣,化為一種境界,永葆清正廉潔的本色。
【用法】主要適用于廉政黨課報告、警示教育講話,側重強調清廉自守,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潔身自好、防意如城,當好良好政治生態的引領者、塑造者、維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