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思政課教學必須理直氣壯——優秀教師交流發言材料》,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思政課教學必須理直氣壯——優秀教師交流發言材料》。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在這個根本問題上,必須旗幟鮮明、毫不含糊。這就要求我們把下一代教育好、培養好,從學校抓起、從娃娃抓起。
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再一次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否在立德樹人中發揮應有作用,關鍵看重視不重視、適應不適應、做得好不好。廣大青年要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向英雄學習、向前輩學習、向榜樣學習,爭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洪流中踔厲奮發、勇毅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論述,第一次對黨在新時代關于學校思政課的理論創新作了全面闡釋,深刻闡明了學校思政課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意義,為思政課建設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發展動力、明確了基本遵循,并就如何辦好思政課作出整體部署、提出新目標和新要求。這對于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2022年4月下旬,教育部在新頒布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中指出,課程教材要發揮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作用,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體現中國和中華民族風格,體現黨和國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體現國家和民族基本價值觀,體現人類文化知識積累和創新成果。
《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課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綜合性、實踐性。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它當作一門普普通通的傳授知識的課程,不能就思政課論思政課、就教育論教育,而必須把思政課建設放在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中、放在國際人才競爭的大環境中、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發展的形勢中,用戰略眼光看待思政課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思政課教學中,廣大教師必須理直氣壯。
一、上好思政課為什么要“理直”?
“理直”,就是要講清上好思政課的道理,是解決對思政課的認識問題。學校是育人的搖籃,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我們黨的教育方針在“三人”上一直是旗幟鮮明并一以貫之的,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實事求是地說,隨著時代的變遷,學生成長的時空場域呈現多維立體虛實融合的特點,學校思政課在發揮育人功能方面的確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善意的批評、建設性的意見,對于改進思政課、提高思政課實際效果,都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但是,詆毀、抹黑、唱衰、取消的論調,都是十分有害的。它不僅歪曲了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實際,而且毒化了社會輿論環境,對學生的學習成長產生了誤導,對思政課健康發展形成了干擾,對思政課教師的職業自信形成了沖擊。
把新時代的中國置于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500多年世界社會主義史、100年中國共產黨奮斗史、70多年新中國發展史、40多年改革開放史和未來30年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進行思考,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之一。尤其是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學校思政課都圍繞著黨面臨的主要任務,對黨的指導思想和理論、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進行了政治與學理的宣講、解讀、發聲、解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績。
厘清“理直”的理由,有利于我們更有針對性地回擊這些負面影響,為思政課正名,為思政課教師吶喊鼓勁。
…… 此處隱藏1672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