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黨校成就我閱讀思考習慣——黨校教授交流發言材料》,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黨校成就我閱讀思考習慣——黨校教授交流發言材料》。
10多年前的一次教師節表彰會上,我作為教師代表發言,題目是“兩心三勤”。“兩心”:以教學和科研為中心;全身心投入。“三勤”:勤閱讀、勤思考、勤動筆。“三勤”中的前兩勤,便是黨校教我并成就我養成的終身受益習慣。這兩個習慣的養成,同步經歷了相互促進、相互交融的三個階段:先是在省委黨校當學員時生出閱讀和思考興趣;繼而在中央黨校求學使這兩個興趣更濃厚;最后在省委黨校工作中固化為習慣。
先說閱讀興趣。1984年,我從國營899廠考入省委黨校政經班脫產學習三年。《資本論》是學習的第一主課。以姜凌為代表的一批老師,領著我們把三卷、五冊磚頭般厚的《資本論》,一頁一頁從頭到尾講讀了一遍。對于學理工科出身的人來說,學習《資本論》讓我像首次觀看日出般感到格外新鮮——那噴薄而出的蓬勃朝氣,令人心靈愉悅!書,原來還可以這樣寫?!興趣油然而生。
記不清誰說的,你所讀過的書,早晚會以適當方式回報于你。我的回報很快。從省委黨校畢業后我又考上中央黨校經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到中央黨校面試時,試題全出自《資本論》。
中央黨校碩士又是脫產學習三年。導師要求我,每周必須利用課余時間讀一本經濟學名著。每周三下午,是我和導師的固定見面時間。內容有二:一是我談上周指定書目的閱讀感受,導師尤其鼓勵我質疑。二是指定下周閱讀書目。這一訓練,使我在閱讀中經常于目視時與作者在書中神遇。有些文字簡直就像黑暗中的一道亮光,沙漠中的一眼清泉,令人身心安怡。于是,不僅閱讀興趣日漸濃厚,而且閱讀范圍日漸拓寬。
從中央黨校畢業后來到省委黨校工作。省委黨校產生、中央黨校強化的閱讀興趣,在20多年的教學、科研工作中逐漸固化為習慣,并自然而然地滲透、浸染于工作中。在主體班和研究生班教學中,從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我在職時尚未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提法),其中關于經濟方面的專題我都講過。每次講授,有兩件事總是忘不了告訴學員。一是明確告誡學員:“外行聽宣講,內行讀原著。”我對學員們說,包括我的講授在內,不管是誰宣講,對領袖思想和中央精神,講得正不正確、準不準確、透不透徹、全不全面、系不系統,唯一判斷標準就是原著。以此鼓勵學員去讀《毛澤東選集》、《鄧小平文選》、習近平講話原文和中央文件原文。
第二件事是不忘向學員介紹我發表在《人民日報》1996年2月28日第12版上的短文《唯有讀書馬虎不得》。文章是以毛主席的原話做的標題。以此勉勵學員同時也以之自勉:閱讀一定要有認真態度,并且盡可能閱讀原著或原文。
有必要一提的是,在研究生教學中,我長期主持“當代西方經濟理論”課程的講授。我堅持選用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經濟學著作(漢譯本)作教材。我認為,“特色”是在比較中凸顯的。隨著我國開放的不斷擴大,不全面了解當代西方經濟理論,就不可能深入理解中國“特色”。并且格外注意與時俱進。上世紀90年代是選1971年諾獎得主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從第14版講到第16版。進入21世紀后改選2001年獲諾獎的斯蒂格利茨的《經濟學》,從第1版講到第3版。這件事,一再受到分管校長稱許,更得到學生的廣泛好評。
當然,也有個別學員不滿。曾經就有一名研究生以“耗時太多”為由與我辯論,嫌那上下兩冊西方名著內容太多。沒想到的是,這名學員畢業10多年后,突然于一個教師節給我發了一條短信:“老師,當年有些怨您,現在真的想您!”看到這條短信,我倍感欣慰且翩然心喜。欣慰的是,黨校教給我的認真閱讀原著的傳統,在我的工作中又以力所能及的傳承方式回報黨校,并終于得到學員認同。心喜的是,當初不理解的學員,似乎也有了我當年讀《資本論》般的感悟。
…… 此處隱藏734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