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例文】“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這個道理,在《禮記·中庸》也有相關的表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事預則立,與成語“未雨綢繆”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告誡我們:做任何事情,預先有規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穩扎穩打,最終取得成功,反之則會一事無成。(中國紀檢監察報《天之未雨 綢繆牖戶》)
【典故】出自清代朱柏廬《朱子家訓·全文》,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釋義】意思是,應該在沒到下雨的時候,就先把房子修補完善;不要到了口渴的時候,才想起去挖井。比喻事情要早作準備,不要事到臨頭才想辦法。
【賞析】孔子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左傳》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敢以此規”,都是提醒人們做事情之前要認真準備,在事情還沒有出現亂象的時候就要著手治理。未雨綢繆,源自對事物發展趨勢的清醒認識和敏銳洞察,“先見之明”背后,是冷靜的頭腦和清晰的判斷。毛澤東同志說過,沒有預見就沒有領導。領導水平的高低,很重要的一點就在于能否未雨綢繆,“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早在抗日戰爭勝利前夕召開的七大上,毛澤東同志就提醒中國共產黨人要“準備吃虧”,一口氣列出17條困難:“外國大罵”“國內大罵”“準備被他們占去幾大塊根據地”“被他們消滅若干萬軍隊”……同時指出,要“準備吃虧”,做好“對付非常的困難,對付非常的不利情況”的“精神準備”。正是“在最壞的可能性上建立我們的政策”,“把工作放在最壞的基礎上來設想”,我們才能始終信念堅定、信心滿懷,運籌帷幄、占據主動,最終克服了困難、奪得了勝利。從歷史看,增強憂患意識,做到未雨綢繆,貫穿我們黨波瀾壯闊的百年征程,背后是我們立足現實、科學研判,認識規律、把握規律的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論。新征程上,各級黨員干部要增強憂患意識、好筆桿子網www.x1762.cn堅持底線思維,保持見葉知秋的敏銳,增強未雨綢繆的主動。
【用法】主要適用于警示教育、工作部署類講話,側重強調底線思維,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注重防范和化解風險,把得住大局、看得清方向。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