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謀先事則昌,事先謀則亡》,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謀先事則昌,事先謀則亡》。
【例文】“謀先事則昌,事先謀則亡。”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周密的計劃、科學的方法是成事之要。執行一項任務特別是重大任務,必須學會料事于先、未雨綢繆,盡可能地把各種情況想全想透,把各項措施制訂得周詳完善,這樣才能做到“圖之于未萌,慮之于未有”。(解放軍報《重視“事前推演、事后復盤”》)
【典故】出自漢代劉向《說苑·說叢》,謁問析辭勿應,怪言虛說勿稱;謀先事則昌,事先謀則亡。
【釋義】意思是,謀劃好了再去行動,就能成攻;行動之后再去謀劃,就會失敗。比喻計劃和謀略在行動中的關鍵性,凡事都應事先作好準備。
【賞析】《論語·述而》記載孔子對學生子路說:“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孔子批評在戰爭中有勇無謀、魯莽冒險的做法,主張運用謀略獲得成功。《孫子兵法》里有一篇就叫“謀攻篇”,指出“上兵伐謀”,最好的軍事手段是戰略性的布局。《商君書·戰法》言:“政出廟算者,將賢亦勝,將不如亦勝”,有了好的戰略謀劃,即便將帥沒有過人之才,也會取勝。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1948年3月,毛澤東總結解放戰爭后期黨領導土地改革等方面的經驗教訓,形成《關于情況的通報》,鮮明指出:“只有黨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軌,中國革命才有勝利的可能。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各級領導同志務必充分注意,萬萬不可粗心大意。”回眸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每一次決定命運前途的關鍵轉折,無不源于科學準確的戰略判斷;一次次審時度勢的戰略抉擇,指引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打贏一場又一場硬仗。作為領導干部必須善于謀劃、精于謀劃,自覺圍繞中心、立足全局、針對實際、著眼未來,謀全局、謀大事、謀長遠,想人之所未想、謀人之所未謀,把工作謀深、謀細、謀實,好筆桿子網www.x1762.cn這樣才能保證工作施行有綱、干事有章、行事有據、事事能成。
【用法】主要適用于工作部署類、作風建設類講話,側重強調戰略思維,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注重分析問題、研究問題,把握處理問題和防范風險的主動權。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