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小善雖無大益,而不可不為》,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小善雖無大益,而不可不為》。
【例文】“小善雖無大益,而不可不為。細惡雖無近禍,而不可不去也。”小事小節看似細微,亦關乎黨風政風,關乎人心向背。作為黨員干部不僅要重大節,在大是大非上把穩“航行舵”,而且要慮微行,在小事小節上筑牢“防護堤”。(人民日報《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典故】出自晉代葛洪《抱樸子·君道》,凡譽重則蠻貊歸懷,而不可以虛索也;毀積即華夏離心,而不可以言救也。是以小善雖無大益,而不可不為;細惡雖無近禍,而不可不去也。
【釋義】意思是,小的善行雖然不能帶來大的好處,但是不能不做;小的惡行雖然不能立時惹來災禍,但是不能不改。
【賞析】古人講,“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成敗之道總在細節之間。正所謂“一念善惡”,如果一惡念不止,最終的結果必然是“萬念俱灰”。就像大雪引發雪崩,直到雪崩發生也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事實上,不慮于微,不明白事情的發展規律,絆倒人的總是幾塊小石頭。看得見的危險固然需要防范,看不見的危險則更加值得警惕,它往往蘊藏在平常之中。晚唐詩人杜荀鶴有詩云:“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出現一點問題不以為意,轉過身也許就會引發“蝴蝶效應”。行為上出現錯誤偏差,是因為思想上早就出現了裂縫。“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扁鵲對蔡桓公的勸告值得黨員干部思考。“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黨員干部只有真正做到律己,才能樹好形象、正好風氣、帶好隊伍。新時代黨員干部要謹記“萬惡莫不有其始”,把住“第一次”,絕不搞“下不為例”,讓“病毒”無機可乘,將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管住自己,守住“小節”,在獨自一人時、在無人監督處也能嚴格要求自己,環境越紛繁復雜,頭腦越要保持清醒,真正做到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為物累,不為名惑,不為利往,好筆桿子網www.x1762.cn始終保持高尚道德情操。
【用法】主要適用于警示教育類、黨風廉政類講話,側重強調廉潔自律,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要從點滴做起,注重小節細節,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