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團結才能勝利,奮斗才會成功》,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團結才能勝利,奮斗才會成功》。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多次提到了“團結”二字,力量生于團結,幸福源自奮斗;團結才能勝利,奮斗才會成功。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億萬人民經千難而百折不撓、歷萬險而矢志不渝,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黨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團結奮斗的結果,團結奮斗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顯著的精神標識。
團結就是生命,團結就是力量。民族團結是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和各民族內部的團結。我國憲法第4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為。"民族團結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是維系中華民族大團結的重要紐帶,是祖國統一的基礎,是中華民族繁榮發展的重要保證。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101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砥礪奮進,經受住了多方面考驗,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歷史和實踐已經并將繼續證明,團結就是力量,奮斗開創未來;能團結奮斗的民族才有光明前途,能團結奮斗的政黨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因此,必須維護民族團結。
團結就是形象,團結就是希望。“眾人拾柴火焰高”。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團結友愛。一個家庭不團結,可能親人反目;一個民族不團結,可能一盤散沙;一個國家不團結,可能分崩離析。我國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錯雜居、共生互補的格局,孕育了團結友愛的寶貴傳統。特別是近代以來,西方列強多次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飽受欺凌的中華民族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抗爭,中國才不像奧匈帝國等多民族國家一樣,分裂為無數的單一民族國家,我們用血肉筑成了新的長城",打敗了侵略者,贏得了民族的獨立、自由和統一。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浴血奮戰、浴火重生,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對共同敵人的斗爭中形成了休戚與共、榮辱一體的命運共同體。在同仇敵愾、共御外侮的過程中,民族團結友愛的優良傳統得以繼承。我們要大力弘揚民族團結的優良傳統,堅持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團結一致走上通向偉大復興的嶄新征程。
團結就是勝利。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團結友愛;中華民族繁榮富強,靠的是各民族團結友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還要靠各民族團結友愛。民族團結是發展進步的基石,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新中國的成立時中華民族展現出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展現出無比的自信心、自豪感,歷史見證了各民族團結友愛。新中國成立后各族人民高舉民族大團結的偉大旗幟,同舟共濟、和睦相處、和諧發展,攜手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團結奮進的壯麗史詩。現在,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繼往開來、意氣風發,在各族人民同心協力下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的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意氣風發的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中國取得的令世人矚目的發展成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并肩戰斗努力的結果。民族團結友愛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不斷前進的力量源泉。
我們靠團結奮斗創造了輝煌歷史,還要靠團結奮斗開辟美好未來。新時代新征程,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切實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源源不斷的動力,萬眾一心、團結奮斗,扎實履職盡責,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錨定既定奮斗目標、意氣風發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