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民政工作改革典型材料》,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民政工作改革典型材料》。
今年以來,**區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堅持“民有所呼、我必有應”,積極構建推進政策落地、社會救助服務、幫扶困難群眾、推動移風易俗等新型民政工作體系,開拓為民服務新模式,打造基層治理新格局。
一、抓牢“小網格”促進基層微治理。堅持以網格化引領基層治理創新,規范運行機制,明確五類12小項政策事項,構建起“政策到戶、信息排查、業務辦理、結果反饋、督導評價”閉環管理體系。出臺《“聯鎮走村入戶”活動方案》,成立8個大走訪工作組,包片13個鄉鎮(街區),開展全覆蓋走訪調研;以辦實事、解難題為出發點,在以管區為單位,召集村“兩委”成員和村民代表與群眾開展民政業務雙向交流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結合“聯鎮走村入戶”活動,加強村務公開內容調研,梳理落實各類惠民惠農政策,進一步拓展和豐富公開內容、提升全區村務公開標準。完善專職協理員體系,落實薪酬待遇,通過走村入戶,為社會救助工作中村級協理員的主動發現機制上了“雙保險”。
二、打造“小品牌”改善民生微服務。集中開展“聯鎮走村入戶”走訪活動,將民政工作細化分解為養老服務、社會救助、婚俗改革、殯葬改革、未成年人保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六項重點工作任務,逐項確定追趕目標和優化措施,提高基層服務水平。一是健全訴求反映“零障礙”機制,制作“聯鎮走村入戶”便民卡,開通服務專線和公示平臺、社會大救助事項申請平臺等綜合服務平臺,實行“掃碼即辦”,覆蓋15個職能部門42項救助事項。二是健全政策獲取“零成本”機制,不僅將政策觸角延伸到戶,還在民政局網站、微信公眾號設置“政策公開”專欄,精準推送政策。三是推進“小改革”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堅持政策宣講、社會救助、移風易俗、干部作風、“四位一體”推進,探索形成全覆蓋、深層次、系統化治理路徑,建立“事要解決”督導落實機制,以辦實事、解難題為出發點,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講真話、道真情,切實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急難愁盼,確保群眾反映的問題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自5月份以來,通過“聯鎮走村入戶”走訪活動,實現主動發現、主動救助、精準幫扶,已為104個符合政策的人員解決實際問題,其中納入特困供養人員9人,納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范圍62人,實施臨時救助33人。
三、抓準“小切口”促進農村移風易俗。實施“1+3+N”工作體系,明確區民政局一個責任主體,鎮、管區、村三級管理隊伍,推行殯葬改革、婚俗改革、骨干宣講等多項措施,形成同向發力、協調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充分發揮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作用,強化紅白理事會組織建設,對紅白理事會成員進行重點培訓,讓其成為移風易俗的宣講骨干,制定“反對浪費、文明辦事”紅白事新標準,對宴席標準、殯葬改革等方面進行了明確規定,提倡“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普及“新時代文明實踐結婚禮堂”“義務紅娘”等文明范式,將移風易俗納入鄉村振興考核,在公益性安葬(安放)設施建設中,突出“噸半糧”項目區為重點,2023年新增覆蓋65個村莊建設任務,并實現散亂墳頭遷入工作,可騰空210畝土地復耕。加強日常監督監管,督導村居、社區婚喪事辦理事前報備、事中監督、事后公示,確保全區殯葬改革走深走實,切實把群眾從“人情債”中解放出來。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