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制內工作成長得最快的十種人
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在體制內工作成長得最快的十種人》,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在體制內工作成長得最快的十種人》。
這是當官的最基本素質,也就是說,做人做事得穩重、靠譜,值得信賴。這里面有幾個要素:一是低調做人,不能啥事沒辦就亞麻跌、噶的耶,沒完沒了不敬業;二是悶頭做事,有板有眼、有始有終、有執行力,從不PE,更不ED;三是依章依規,科學有素、得當有度,不會用褲襠藏雷,更不會傻到用手榴彈炸飛機。我曾經一個老領導,四十出頭懟到副廳級,就屬于沉穩這一類人。此君平時不顯山不漏水,領導安排的啥事從來都是應聲接下,然后一邊干一邊找依據,一個階段一個匯報,就像領導的兩只腿和一雙眼,他干得清清楚楚、磊落光明,領導也跟著明明白白、放心安心。去年底被放到一個省轄市當了副市長。整天就那一副臉,把自己裝在套子里,誰看了都會生厭;啥事都是按圖索驥,不敢越雷池一步,誰都不會賦以大任。凡當大官者口才都好,幾乎無一例外。所謂“官”字,就是上面一頂帽子,下面兩張嘴,一張對上,一張對下。安排部署、請示匯報,都得靠嘴,或者把嘴里要說的寫到紙上,開到會上。想得再好,說得不好,下屬不明白,工作不能有效執行,想了等于白想。干得再好,說得不好,領導不清楚,成績不能得到彰顯,干了等于白干。不需要說的時候只管埋頭干活,言多必失很多時候源于過度的表現、功利的心態;需要說的時候必須抓住機會,一鳴驚人大多源于擊中要害的措辭、行云流水的邏輯。新時代的公務員,絕大多數都能做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特別是三四十歲的公務員,大都受過高等教育,大都不怕干活,甚至不計回報。但制度機制還沒有那么臻于完善,很多地方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搗蛋的。很多時候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這些導致很多人心里無比別扭、無法平衡,開始說三道四、發泄不滿,甚至開始撂挑子,不愿繼續甩膀子累死累活干了很多,往往因為一句抱怨的話就被打回原形,這些比竇娥都冤的故事每天都在各個機關里前赴后繼地上演。看上去冤,其實是傻,因為領導最不能容忍的不是你不干活,而是你總是對他不滿。機關就是這么個機關,從來都是這樣,一時半會不會因為你的抱怨而有翻天覆地的改變,怨了也白怨,不如笑著干。有個市委政研室的同學,每天寫材料坐得從小痔發展到大痔,從外痔發展到內外痔,從痔瘡發展到脫肛,手術后經常一放屁就蹦屎星子。因為寫材料晚上經常不回家,老婆有了外遇,后來大戰一場后離家不離婚,老婆帶著孩子過。這哥們被材料摧殘得行將至死,但每次寫的材料仍然被領導批得一無是處。他的心該有多大,才能讓他每次受批評時都是嬉皮笑臉,誠然接受,從不抱怨一聲。后來領導看他這么沒脾氣,覺得是可塑之才,索性提拔他當了主任。需要補充的是,政研室一共五個人,有三個比他大。這哥們自殘式的變態經歷當然不可效仿,但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看出,抱怨,是多么痛的領悟,不抱怨,是多么勵志的情商。
大凡高學歷的公務員,都迷信專業。孰不知干了公務員哪有什么專業可言!他們限于碩士、博士專業的理想國度不可自拔,總覺得自己被放錯了位置,總是千方百計活動著往自認為適合的崗位上調。這個想法當然沒錯,人事相宜、才盡其用不僅是我們自己的追求,也是干部人事制度的一個重要原則。但有一點需要清醒認識,除了個別特殊崗位,公務員的大多數崗位是綜合管理服務,承上啟下、保證政令暢通,事實上專業略懂即可。并不需要那么高精尖的人才去科學研究分析,干了你就專業,不干你就不專業。就像材料寫得好的不見得就是學中文的,管意識形態的部門不見得必須讓學新聞的來干,抓農業的副市長不見得在農科院干過,抓政法的縣委常委不見得就有法律職業資格證。話又說回來,不迷信專業不見得就是不重視專業。任何崗位都有任何崗位的“專業”,但并不是大學校園的專業。公務員不像技術人才,一輩子可能就在一個崗位上干到老干到死,公務員職業生涯里可能會隨著調動、晉升更換很多崗位。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無論調到任何崗位,無論是自己熟悉的還是不熟悉的,都要隨時更新知識結構,扎下猛子,深入進去,從頭學起。我一個學農學的老鄉畢業后鬼使神差考到市委辦,后來材料寫得好提拔到市網信辦當副主任,履新后每周抽一個下午時間鉆研互聯網知識,后來所寫的大數據論文還發表到核心期刊。領導用人,寧可用忠誠但不會干活的,也不用會干活但不忠誠的。忠誠絕對是干部提拔的最重要考量指標。我們日常所說的忠誠往往是言聽計從、唯唯諾諾、是是是、好好好,從厚黑角度來講就是站好隊、永追隨、沒有外心、不隨風倒。但這只是狹義的忠誠,當個小官還可以,想當大官很難,雖然不是不可能,但危險系數較高。畢竟一味地唯上會讓你工作失去主觀能動和創新思維,一味地站隊會讓你因趨炎附勢而喪失原則。在波譎云詭的官場,這種人常常是格局狹窄難以持續提拔,風水輪流轉時因站隊問題而被剔除出局。當大官需要的是大忠誠,是對黨和國家的絕對忠誠,是對理想和事業的無限忠誠。大忠誠的人,只需把準大方向,不需要在明爭暗斗的夾縫里求生存,因為大方向是黨和國家整體事業的走向,萬變不離其宗。大忠誠的前提還必須是沒有私心,有私心的大忠誠很容易成為“犧牲品”。沒有私心的大忠誠,即便偶爾與領導有相左的意見,但不至于被認為是“犯上”,畢竟是為了全局事業,遇到明智的領導還經常會提拔重用。他高中就是預備黨員,大學畢業后沒有其他打算,只有一個理想就是考公務員。拿他的話來說就是“當公務員是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最好途徑”,考到要害機關后全身心投入工作,從不吃拿卡要,當副處長了還老是抽老黃皮。他經常在領導安排工作后并不立即執行,總是前思后想,然后找領導提出建設性意見,對工作思路進行完善。自從《人民的名義》播出后,“政治資源”這個詞火了。如果把“政治資源”僅僅理解成背景、靠山那格局就太小了。其實通過交際整合起來的所有資源都是“政治資源”。想當官,不僅要有上層資源,也就是領導相中;還要有下層資源,也就是群眾基礎。上層資源決定了你這匹千里馬能不能被發現,下層資源決定了你這匹千里馬能不能順利脫穎而出。“政治資源”還包括各行各業的朋友,他們決定不了你的前途命運,卻能影響你在社會上的名譽和形象。特別是互聯網左右我們的工作生活,交通通訊又空前發達,你要感謝這個時代。如果你有那個金剛鉆,你各行各業的朋友就是你最好的宣傳員,光靠微信朋友圈就不會埋沒一個優秀的靈魂。畢竟人以類聚物以群分,看一個人首先看他身邊的朋友,這成為判斷一個人喜好和品行的最簡單、最直接、最管用的辦法。這個適用于已經是小官的公務員,既然是官,沒有威嚴當然就沒法干事。樹立權威是新官上任燒的第一把火,沒有例外。啥叫威,說白了就是我跟你不一樣、你敬我、你怕我、你還得需要我。威嚴跟神秘其實是劃等號的,你喜怒常形于色,高興了笑,難受了苦,下屬把你看得一清二楚,威嚴自然不復存在。但威嚴不是把自己孤立起來,不是把自己裝在套子里,威嚴的最高境界是威信,是威而有度、嚴而有信。簡單講就是不能老端著,要有親和力,讓下屬又敬又畏又愛。階段性工作完成了,沒事請下屬喝點小酒;下屬工作被上級批評了,主動替他擔點責任;下屬沒結婚,張羅介紹個對象;下屬孩子要上學,幫忙聯絡個學校。對下屬該噪嘰就噪嘰,開會時能把人懟哭,但下屬在別處受委屈時,他護犢子的勁跟李云龍差不多,跑到上級領導那幫下屬告御狀,“媽LBZ”、“娘ND”挨齊懟。你承認也好,不承認也好,大凡公務員,無論是不是官,無論官大官小,都會有人請托幫忙。特別是老家人,往往家里八輩貧農好不容易祖墳冒了股青煙,出了個在省城大機關當差的科級干部,大事小事都要給你打電話。大到三舅姥爺他侄媳婦的遠房表叔宅基地被鄰居占了找你給市委書記打電話要公道,小到四姑姥娘他外甥女的干親戚的大女婿開車壓線被交警開了100塊錢罰單找你給公安局長打招呼。對于這種事,還是那句老話,畢竟人都不是活在真空中。在不違反原則、不耽誤工作的前提下,在能力范圍內,該幫就幫,該協調就協調,只要依法依規依政策,為老家人服務就是把為人民服務具體化,為人民服務也可以從為老家人服務開始。但一味地受光宗耀祖、衣錦還鄉思想影響,或者礙于面子、來者不拒,這類事就會像病毒一樣呈幾何增長。慢慢地你就會疲于應付,很多根本辦不成的事也去硬著頭皮辦,不應該辦的事也去踩著紅線辦,最后不僅自己陷于怪圈不可自拔,甚至由此拉開邁入萬劫不復深淵的序幕。畢竟再親的親戚來找你,都不好意思空著手,掂箱特侖蘇來了你接還是不接。不接不近人情,特侖蘇接多了就敢接彩陶坊,彩陶坊接多了就敢接茅臺……剩下的就不說了。有個老同學是省領導的秘書,跟隨領導八年,當處級干部也已三年,有大格局大志向。他的訣竅是,春節回家給親朋好友宣布:“因為太忙,跟著領導也不自由,很多時候接電話不方便,大家有啥事給我媽聯系。”他媽很會弄事,在她的層面把事情梳理得很到位,不違規不違法不奇葩又能辦實事的通過短信發給他,其他一概編個瞎話給頂回去,從不把矛盾轉移給他。敢于擔當的人很少,擔當過后又不大鳴大放、咋咋呼呼的人更少。畢竟擔當很多時候意味著犧牲、意味著擔責,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事情干成了、犧牲那么大,還不讓表功,本來就是一件讓人憋屈的事。能夠擔當的人,不僅僅具備執行力,也具備領導力。因為這類人可以讓領導信賴,也可以讓下屬依賴。但我們的文化跟美帝不同,美帝崇尚個人英雄主義,我們崇尚集體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辦成資本主義想辦卻一直辦不成的大事,最基本的一條就是我們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作優勢。很多工作任務的完美收工,靠的是單位與單位、部門與部門、領導與同志的共同努力,任何時候功勞都不可能被獨攬,任何個人因素都不可能被放大。一味搶功爭功、無限放大自己功勞的人,無論是領導還是一般同志,都會遭到或明或暗的唾棄。很多人沒少干活、沒少奉獻,但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缺的是哪根筋。一個伙計告訴我,他們單位的辦公室主任,碰到任何材料都是與大家一起寫,而不僅僅是把關、修改。但材料寫成后,給領導的呈報簽上永遠不寫自己的名字,而是把參與寫稿的下屬名字都寫上。給主要領導匯報工作,經常把近期夠提拔資格的下屬逐個表揚一番。寫了多少材料,承擔了多少任務,服務了多少會議,逐個點評,從不表自己的功勞。人往往是三窮三富活到老,當官也是如此,不可能總是春風得意、一帆風順。既然走上仕途這條路,必須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否則將常常陷入痛苦抑郁難以自拔。畢竟僧多粥少,一輩子碰到的提拔機遇會有很多次,但不一定都是屬于自己的。提拔干部一旦沒有自己,就痛苦不堪、罵罵咧咧,甚至隨波逐流、自暴自棄,這樣的人很難得到領導的青睞,難以托付重任。縱觀那些大領導,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都經受過不止一次的官場挫折。如果一碰到失意就失去信念和斗志,懷揣著這顆玻璃心永遠不可能走到這一步。
《在體制內工作成長得最快的十種人.docx》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