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公文寫作,為什么“無三不成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公文寫作,為什么“無三不成文”?》。
總體上講,公文的起草有其獨特的寫作規范和技巧。盡管內容上千變萬化,但是行文格式相對穩定,這就是大家經常詬病的“八股文”。
在小編看來,公文寫作的最高境界是“話怎么說文章就怎么寫”,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八股文。
從日常的寫作習慣看,公文寫作有其獨特的寫作規范和技巧,有相對穩定的行文格式。比如說,公文的謀篇布局一般都有“無三不成文”的慣例,但這并不意味著寫出來的工作報告、領導講話等材料一定要成為八股文。
比如年初的工作會議,從工作部署的角度講,領導講話肯定要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一般來說,領導要講面臨形勢任務的問題,然后講統一思想認識的問題,以及下一步努力方向、工作重點、任務目標。最后,還要強調組織實施的保證,提出具體要求。
為什么這類公文一定要遵循“無三不成文”的套路,變成三段論,或者三個大部分呢?
其實,“無三不成文”的這種格式套路,表面上看是表現形式的問題,其實是反映了人們的認知規律。“三段論”跟幾何學種的三角形一樣,體現了人們的一種思維認知的穩定狀態,反映的是人們的思維方式和接受方式。
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這三個要素齊全了,聽眾才能理解和認識這個事物。
這就是領導的綜合性講話,為什么“第一部分大都是講認識的問題、第二部分講需要抓好的重點工作、第三部分講如何確保工作落實”的真正原因。
筆桿子在行文中需要注意的是:公文的結構一般采取三段論之外,在文章每一部分內容的安排上,一般也要講三條或以上的東西。但是不能機械的理解“無三不成文”,千萬不要以為任何問題只要拋出三個觀點就一勞永逸、萬事大吉了,而是要使每個觀點站得穩、立得住,令人信服。
…… 此處隱藏1387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