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黨委常委、管委會副主任關于產業園區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路徑分析》,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黨委常委、管委會副主任關于產業園區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路徑分析》。
以產業園區為載體的區域聚集發展模式是我國經濟建設的一個典型特征,改革開放以來,各類開發區如雨后春筍般崛起,有力帶動了區域和全國的經濟增長。作為制造業的主要載體,產業園區成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環節,如何有效、有序推進產業園區減碳和零碳發展,是直接關系到“x·x”目標實現的重要抓手。
國際經驗
(一)現代環保主義興起,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成為共識。早在18xx年,瑞典科學家斯萬就警告說,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會導致全球變暖,但一直未引起社會關注。直到上世紀xx年代,以《寂靜的春天》出版為起點,西方國家掀起了現代環保運動,才開始反思對自然“索取式”的傳統發展模式,倡導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同發展的新模式。19xx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xx年,達成了《京都議定書》,確立了三個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的靈活機制:聯合履約、排放貿易和清潔發展。此后,雖然經歷了《哥本哈根協議》草案未獲通過、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等波折,但總體上,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全球的共識。
(二)系統的頂層設計和法律法規體系有助于指導碳達峰、碳中和進程。20xx年x月xx日,德國聯邦政府內閣通過了《氣候行動計劃2030》,并進而于20xx年xx月xx日在德國聯邦議院通過了《德國聯邦氣候保護法》,通過立法的方式確定碳中和的目標與時間;同年xx月,歐盟推出《歐洲綠色新政》作為引領歐洲未來社會發展的關鍵指導文件;20xx年x月,《歐盟氣候法》草案被提交至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擬通過立法的形式確保各成員國實現碳中和目標。
(三)產業結構輕量化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自發途徑。隨著資本在世界范圍內的擴展和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在比較優勢的推動下,產業結構順應各國的資源稟賦自然演化,經歷了勞動密集型、資金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兩輪轉移之后,總體上形成了發達國家以第三產業為主、新興市場國家以第二產業為主的全球產業分布格局。反映到碳達峰、碳中和上,發達國家產業結構由重轉輕的過程,客觀上導致碳排放總量和強度的逐步衰減,從而自發實現了碳達峰,甚至碳中和。
(四)新興市場通過綠色低碳改造也能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新興市場國家產業結構普遍偏重,但一些國家通過綠色循環低碳改造,也探索出了主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自覺途徑。韓國xx國家工業園就是一個典型例子。xx國家工業園是韓國于19xx年開始建設的第一個國家級工業園區,以汽車、石油化工、造船、有色金屬和造紙業等重工業為主要產業,造成了嚴重的污染。xx市在上世紀xx年代一度是韓國污染最嚴重的地區。為了解決污染問題,實現工業與自然和諧發展,xx市在20xx年制定了建設“xx生態市”戰略,其中一個重要的行動就是推動xx國家工業園向生態產業園轉型,即減少污染排放以提高生態環境自凈能力,建設園區內能源資源循環利用網絡搭建產業共生體系,從而實現更高的資源產出效率,最終實現了循環高效的綠色低碳發展。
(五)完善的碳交易市場體系。在世界各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諸多實踐中,碳排放權交易被認為是最有效的市場經濟手段之一。歐盟溫室氣體排放貿易機制是世界首個、也是最大的跨國二氧化碳交易項目,涵蓋xx成員國以及xx、xx和xx,覆蓋該區域近半數的溫室氣體排放,為xxxxx多家高耗能企業及航空運營商設置了排放上限。歐洲電力行業是受到排放限額管制、履約減排的重點行業,自20xx年其全部通過拍賣獲得碳配額。
…… 此處隱藏5113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