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黨的民主集中制建設的百年歷程及主要經驗》,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黨的民主集中制建設的百年歷程及主要經驗》。
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個偉大創造就是提出并踐行民主集中制原則。馬克思、恩格斯已初步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思想。根據列寧的意見,民主集中制原則1906年被寫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黨章。1920年7月,列寧為共產國際起草的文件將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作為各國無產階級政黨加入共產國際的必備條件。總結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以來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的寶貴經驗,揭示民主集中制發展的內在邏輯及其基本規律,對新時代全面加強黨的民主集中制建設、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以及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民主集中制建設的初步探索
(一)將民主集中制確立為黨的組織原則和決策過程的原則
民主集中制首次被正式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是在黨的五大。1928年,中共六大黨章首次明確規定民主集中制是黨的組織原則。為了維護全黨的統一,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首次提出了“四個服從”。這“四個服從”作為民主集中制的基本條件被寫入中共七大黨章。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還把民主集中制從黨的組織原則發展成黨內決策和領導方法,發展成黨內決策過程的一般原則。民主集中制作為黨內決策過程的原則和決策方法,在黨委制中具體體現為毛澤東所說的“集體領導和個人負責,二者不可偏廢”,一切重要問題“均須交委員會討論,由到會委員充分發表意見,做出明確決定,然后分別執行”。
(二)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群眾路線的高度認識民主集中制
1943年6月,毛澤東指出:“在我黨的—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將群眾的意見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這就明確了民主集中制的哲學和政治依據,將民主集中制上升到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群眾路線的高度去認識。“從群眾中來”就是發揚民主、集中群眾智慧的過程;“到群眾中去”就是貫徹執行正確意見的過程。1945年5月,劉少奇在黨的七大上所作的修改黨章的報告中指出,黨內民主集中制“反映黨內的群眾路線”。可以說,民主集中制是對黨的群眾路線的創造性運用。
(三)從民主與集中辯證關系的角度初步揭示了民主集中制的內涵
建黨初期的黨章一般將民主集中制原則分為民主原則、集中原則兩個方面。但由于認識上的偏差,在實踐中黨內對“集中”的一面強調更多,對“民主”的一面不夠重視,呈現出“強集中”“弱民主”的特征,其突出表現為1926年底黨中央主要負責人的家長制作風以及后來王明等人對民主集中制的嚴重破壞。
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成為黨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典范。從那時開始,一直到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黨中央都堅持“實行民主集中制,黨內民主生活比較正常”。這與黨中央對民主集中制的正確認識是分不開的。
1937年10月,毛澤東指出:民主集中制“將民主和集中兩個似乎相沖突的東西,在一定形式上統一起來”。1941年11月,劉少奇還明確分析了民主與集中的辯證統一關系:“民主與集中是統一的。沒有民主就沒有集中,同時,沒有集中也就不能有民主。”1945年6月,中共七大黨章將“民主的集中制”的內涵表述為“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在集中領導下的民主”。
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民主集中制建設在曲折中前進
(一)將民主集中制定位為黨和國家最根本的制度
…… 此處隱藏4949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