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基層部門體制內,為什么會是你越能干,活就會越來越多呢?》,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基層部門體制內,為什么會是你越能干,活就會越來越多呢?》。
有人自述了一段經歷:領導同時給我和另外一個人安排兩個活,內容差不多,我當天就把那個活干完了,第二天一匯報,領導又安排個新活,還是高效兩天完成,沒想到一匯報完,說還有個活,有點懵!一周過去了,干了好幾個活,另一個同事只干了一個活。結果那天開會,領導居然還表揚了另一個人。
如此豈不正是“鞭打快牛”?
一位農夫有一頭水牛和一頭黃牛。
農夫拉著兩頭牛犁田,他先給黃牛套上犁枷,但黃牛任憑他怎么吆喝就是不走,折騰半天沒犁了幾路田。無奈之下,農夫換上水牛,水牛不用吆喝就主動拉著犁往前走,但農夫還是不斷地鞭打水牛。
水牛很是不解,就停下來問:“主人,我已經盡心盡力地幫你拉犁了,怎么還老是打我?”
農夫說:“黃牛不拉,只有你拉,不打得你跑快些,什么時候才能犁完田?少廢話,快走!”說罷又是一鞭。
多次挨鞭子的水牛想:自己跑得越快,犁的田越多,被鞭打的機會就越多,而黃牛卻在旁邊悠哉游哉地吃草,真不公平!最終,它掙脫犁枷跑了。
本來,一個單位就可能存在三種“牛”:一種是“快牛”,有能力、勤干活;一種是“慢牛”,慢騰騰、磨洋工;一種是“看牛”,什么活兒也不干,只在一邊看一邊指手劃腳、使絆子。
面對各種各樣繁雜的工作任務,“看牛”是極具破壞性的,“慢牛”近乎于躺平,“快牛”應是一個單位的中堅力量。
只是“快牛”太少,工作太多、任務太重,不使勁用又怎么辦?
有的主要領導就曾感慨,一個單位如果有幾個“快牛”,也能夠運轉開來。問題是,如何用好這些“快牛”?才是一個單位事業發展的關鍵。
像上述那種“鞭打快牛”的做法,只會一步步將“快牛”變成“慢牛”,并最終趨于躺平。現如今,這樣的情形值得引起高度警惕。
本來,一個單位的“快牛”就比較少,結果還是采取的“無視”甚至于“鞭打”等措施,終究將會無“牛”可用。
這里面反映的依然是一個用人問題。
…… 此處隱藏886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