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文稿寫作“二三四”》,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文稿寫作“二三四”》。
文者,貫道之器也。工作層面,“會寫”事關以文輔政作用的發揮;個人層面,“會寫”事關思想認知能力的提高。
關于如何撰寫好文稿,我談幾點想法。具體說,可概括成“二三四”,即:兩個標準、三點要義、四個維度。
一、“領導滿意、基層認同”是文稿評價的兩大標準
評價文稿主要看兩點,領導滿意和基層認同。文稿撰寫要在理論上學習體會,實踐中摸索領悟,方能行穩致遠。
(一)好文稿必須強調“領導”滿意第一。寫材料不是展示個人的知識才華,而是在與領導思想對話,代機關立言,替領導發言,起草者要有“身在兵位、胸為帥謀”的意識,善于站在領導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謀劃工作。
一是敏于捕捉領導意圖。主動參加領導可能講話的會議、活動,密切留意領導關心的工作、人群、項目中的“著力點”,及時捕捉領導脫稿講話、即興講話、文件批示中的“興奮點”,特別是對工作和問題的思路、看法、舉措中的“閃光點”,不失時機記下來,想明白,寫出來。
二是善于扣準領導思路。文稿要沿著領導布置的精神,聯系其背景、目的、重點等,在思想上找準突破,內容上深挖廣聯。做到既遵循領導意圖又不拘泥于個別詞句、個別要求,能以系統化、結構化思維實現領導意圖。
三是敢于拓展領導觀點。領導不會每次都擬好提綱,有時只是一個想法,甚至是一個創意,但思想的星星之火,終究要成為文稿的燎原之勢。我們要聯系工作實際,從更深層次和更多角度去思索挖掘,把領導意圖的“點”延伸為“線”、拓展為“面”、呈現為“體”。
四是勤于復盤領導講話。要常態化現場聆聽領導發言,一聽領導是否增加了新的內容,二聽文稿朗讀是否通達流暢,三聽現場與會人員對文稿的評價,及時總結復盤。做好以上四點,能把我們的思維、步調與領導同頻共振,能學習領導謀劃全盤、駕馭全局、處理問題的思路。
(二)好文稿必須堅持“基層”認同至上。堅持“基層”認同感至上,就是要達到聽得懂、記得住、真信服,就是要找到與基層的最佳結合點,就是要做到講問題符合實際,提要求便于落實。
一是站位要高,落腳要淺。文稿是思想凝練的產物,要聚焦思想和戰略,講全盤、講思路、講布局,要讓人聽了覺得事情就得這樣做,不做不行,而且這樣一定能做好。
二是內容要實,情況要準。文稿是調度調研的產物,要重點關注基層發展的熱點問題,聽者才能感興趣。不貼近基層實際的文稿,讀起來索然無味,聽起來枯燥乏味,回顧起來不留余味。
三是思路要準,方法要對。文稿是指導實踐的產物,要重視提出創造性的思路辦法,要提出有特色、可操作的措施,指導基層,要讓基層行有路徑、干有方法。
二、“有思想、有主見、有文采”是文稿撰寫的三點要義
成功的文稿既有思想、又有主見、還有文采,達到指導性、針對性、傳播性的統一,能通過敘事明理、部署工作、解決問題,起到“以文輔政”的作用。
(一)思想要高屋建瓴,提高指導性。思想是一切文字的靈魂和核心。文稿有思想性,才能從大局高度審視問題,才能從全局高度分析問題,才能挖掘本質深度,解決問題。
具體來講,就是要彰顯政治高度。文章必須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要善于從政治上觀察形勢、分析問題,提高文稿的浩然正氣。
要挖掘理論深度。理論是靈魂,政策是生命。沒有理論功底的語言,缺思想、缺深度;沒有政策功底的材料,缺方向、缺路徑。要學會引述上級論述、政策文件、引用上級會議精神,體現指導性和實效性。
要拓寬全局廣度。思想性與全局性密不可分。要站位全局思考研究,把握全局大勢,通盤思考分析,要善于運用哲學辯證思維,正確把握主流與支流、整體與局部、當前與長遠等關系。
(二)觀點要旗幟鮮明,強化針對性。古語講“語不驚人死不休”就是說文章要能旗幟鮮明地表達作者主張什么,反對什么。讓人一目了然,不人云亦云是文稿給人留下深刻影響的關鍵。
一是講觀點清晰,一說就懂。好的文稿要注意綱舉目張,不僅要把好觀點列出來,還要用精辟的論據來把觀點支撐起來,說清楚、說明白、說到位。
二是談問題透徹,一點就悟。問題導向是文稿的根本指向,是以文輔政的價值體現。對問題矛盾的揭示和剖析就是要做到條分縷析,對問題的產生和發展解釋得透徹明了。
三是提舉措具體,一聽就會。站穩人民立場,結合群眾實際提工作要求,是文稿有鮮明主見的體現。要聚焦問題,多講推動發展的好辦法,多出服務基層的好思路,多謀維護穩定的好舉措。
(三)表述要娓娓動聽,深化傳播性。文風樸實不等于沒文采,語言質樸不代表不生動。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和文章廣受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既有文采、內涵和文化,又接地氣,聯系思想和工作實際,善于使用群眾語言。這對我們有很大啟發。
一是用名言佳句潤色點綴。名言佳句是先賢的思想精華、智慧結晶。文稿中點綴一些深刻的名言佳句,引用凝練的詩文典故,穿插新穎的概括判斷,能更好地點明主題、表達觀點,能使文稿更富哲理、更有精神、更具風骨。
二是靠領導原話支撐發揮。寫文稿要切中領導想法,要寫領導所想,敘領導所說,讓領導覺得親切感足、特色味濃,具有標識性。可以在材料關鍵位置、重要表述處,恰當使用、模擬或發散領導的原話。實用層面,原話能更精準地表達和還原領導的意圖,心理層面,原話能讓領導更加容易地認可這篇文稿。
三是借他山之石豐富底蘊。他山之山,可以攻玉。起草講話要善于借梯登高望遠,通過引用權威論述和他人研究成果來闡述、支撐自己的觀點,以此強化對受眾的說服力,使人感到言之有據、言之有理,進而信服。
四是用群眾語言淺顯易懂。使用口頭語和大白話能讓文稿通俗易懂,讓人聽得進、記得住、傳的廣。既增強趣味性,又更加接地氣,還能變深奧為淺顯、變晦澀為直白、變枯燥為形象,比空洞地講道理更能觸動受眾,更能引起引發情感認同,達到“四兩撥千斤”之效。
五是憑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好的文稿要靈活運用比喻、對偶、排比、引用等修辭手法,為文稿增色添彩。尤其是排比修辭,使語言工整且富有氣勢,增強文稿的表達力,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鼓舞有力。
三、“適合身份、適應時事、適度提高、適當拓展”是文稿進階的四個維度
寫材料是一項融入主觀努力的創造性勞動,要充分考慮到實際講話場合、聽取對象、現實形勢、環境背景、角度轉換等方面,滿足“適合身份、適應時事、適度拔高、適當拓展”四個維度。
(一)適合身份,做到量體裁衣。“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不同地方、場合,講話都有不同要求,必須身臨其境,注意氛圍,使講話貼切得體。
從場合上看,坐在臺上的講話要求大氣磅礴,坐在圓桌上的講話應該循循善誘;對干部的講話思想理論要多一些,多談認識,對群眾的講話要多接地氣,多聊實際。
從角色上看,主要領導從宏觀戰略和形勢任務上講,可以“高”一些;分管領導從總結成績與經驗上講,應該“實”一些;部門領導從具體執行和承辦上講,適宜“硬”一些。
從類型上看,對上匯報的材料,要立足實際,談成績、困難和思路;平級交流的材料,要和風細雨,對比現實與目標,多探討商量;對下部署的材料,要圍繞重點任務,講重要性、必要性,提出具體要求。
(二)適應時事,做到與時俱進。文筆當隨時代舞,好的文章必須言之有新,才能散發出生命力、吸引力、戰斗力。
文章要跟時代前沿走,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第一時間學習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推動指導工作;語言要帶有明顯的時代韻律,避免陳詞濫調。
工作要依最新要求干,對照上級最新精神和群眾最新需求,準確把握當前各項工作的新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內容要按最新情況寫,做到講工作進展要有“新成績”“新收獲”;講存在問題要有“新發現”“新剖析”;講計劃要有“新目標”“新措施”。
(三)適度提高,做到一針見血。“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寫文章最忌就事論事,從現象到現象,見事不見人,或見人不見思想。
要有全面的視野,從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看待具體問題,從一般現象中看出不一般的本質。
要有辯證的思維,做到著眼上邊向下邊看,看觀點對不對;著眼外面向里面看,看觀點新不新;著眼全局向局部看,看觀點指導性強不強。
要有文學的技巧,學會歸納提煉,鉤玄提要的概括,將文字凝練濃縮,刪繁就簡,能一語中的、一針見血,切中要害。
(四)適當拓展,做到融會貫通。“舉一隅要以三隅反”,領導賞識的文章一定是視野廣闊,涉及眾多領域,在豐富內容、齊全角度、預見認知上做到梯次漸進。
文章內容豐富,文章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某個領域,要能貫徹打通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等多領域,做到“厚積薄發”。
文章觀點多樣,要用普遍聯系的哲學觀寫材料,能把握各項工作之間的內在聯系,能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闡述,展現出較大的信息量。
文章預見性強,要用發展的哲學觀寫材料,善于把握事物變化發展趨勢,在事物萌芽時就能看到并把握成熟后的特征。
文無難易,但需功底;文無秘訣,但有規律;文無定法,但講方法。功底是基礎,規律是要求,方法是途徑,“填格子”的路上,唯有夯實功底、把握規律、精通方法,才能寫出一篇領導滿意、基層認同的好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