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讀《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信》感悟》,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讀《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信》感悟》。
《莊子·秋水》里記載了一個邯鄲學步的故事。有一個燕國人到趙國的首都邯鄲去,看到那里人走路的姿勢很美,就跟著學起來。結果不但學得不像,而且把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著回去。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丟掉。不顧自己的實際,照抄照搬他人必定行不通。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是如此。
回顧黨的百年征程,在那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里,在那個軍閥官僚主義盛行、人民處于水火之中的年代,為了救亡圖存,各種勢力、各個階層紛紛登場,嘗試了各種方案。洋務派發起的洋務運動、農民階級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維新人士發起的戊戌變法、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均以失敗告終,我們被迫與外國簽訂了一條條喪權辱國的條約。究其原因,我們在思想、制度、文化等方面均處于落后狀態,這種落后就導致了孫中山先生所說的:“中國雖四萬萬之眾,實等于一盤散沙,民眾對國事毫不關心,國家民族觀念相當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國家”。終于,1921年從上海的石庫門到嘉興南湖,一艘小小的紅船承載著人民的重托、寄托著民族的希望,越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后,帶領人民浴血奮戰,最終在1949年建立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
一種政治制度的生長,總是與社會土壤息息相關。扎根所生存的土壤,就會不斷吸收養分而茁壯;離開了適宜的土壤,難免“橘生淮北則為枳”。顯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不是憑空產生的,也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而是深刻總結近代以后中國政治生活慘痛教訓得出的基本結論,是中國社會100多年激越變革、激蕩發展的歷史結果,是中國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運的必然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為它是從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起來的。
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實行民主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這樣一套制度安排是我們從自己的國情實際出發而獨創的,是我們付出無數心血、犧牲無數生命才得來的,而實踐也充分證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對這些制度,我們不僅不能放棄,而且還要堅定制度自信,要為創造嶄新的制度文明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實踐也充分證明,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具有強大生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符合中國國情、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正確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