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榜樣7》感悟:追逐“榜樣之光”逐夢復興征程》,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榜樣7》感悟:追逐“榜樣之光”逐夢復興征程》。
每個中國共產黨員的心中都裝著一束光。每當國旗升起,國歌響起的時候,我們就會想起那些被我們所景仰的前輩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打開這和平時代的大門,讓我們得以遠離苦難和戰爭,得以昂首挺胸地看世界。他們愛黨愛國的精神,散發著不朽的光芒。“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和平年代的黨員們既是追光人,也可以是發光人,只要始終不忘心中的中國夢,不忘為了黨和國家事業奮斗終身的信念,前赴后繼地奉獻自我,在平凡的崗位中腳踏實地,發揮自己的專長,就能夠在各自的領域中為社會主義事業作出貢獻,發光發熱,成為各行各業的翹楚,也成為廣大共產黨員的榜樣。
《榜樣7》專題節目中,講述了8位我們黨的優秀代表,他們中有“圓夢星辰”的航天員王亞平、“點草成金”的農業專家林占熺、“救死扶傷”的醫生路生梅、“焊界一杰”電焊高級技工艾愛國、“時代楷模”蘭陵村支書王傳喜、首都“最帥交警”孟昆玉、“育人楷模”河南黑虎廟小學教師張玉滾以及運動健將武大靖。其中,我印象較深的是從21歲到43歲堅守在黑虎廟鄉村小學的張玉滾,在他身上我看見了無私奉獻的“扁擔精神”,不畏貧窮,只為“一生桃李滿天下”。他說“我愿做十八彎山路上的一輪明月,照亮山上孩子們的前程,做老師的,學生在老師就在”。這讓人的內心無比動容,試想著“一副扁擔,兩條腿”,翻越1600米大山,來回12小時給孩子們挑來學習用品的艱辛,有多少人能像他那樣堅守了一年又一年。一個人擔起5門課程的教師,為了孩子們的便利,開設食堂,還說服妻子當義務炊事員。是孩子們一顆顆求學的心和一雙雙明亮的眼睛在支撐著他于清貧中度日。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晴雨。張玉滾老師扎根山鄉,情系鄉村教育,一尺教鞭,一根扁擔,是他的教具,也是他擔負孩子未來的道具。無怨無悔地付出深情,堅定不移地扎根山鄉。“扁擔窄窄,挑起山鄉的未來;板凳寬寬,穩住孩子們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執鞭上課。”這是張玉滾的日常,是其精神的寫照,更是榜樣的力量!他的堅守放飛了孩子們的夢想,培養出了16名大學生。他的身上發著光,雖微弱,卻足以劃破夜空,點燃希望。我真切地看到了這束光。他投身鄉村教育、用自己的全心付出、照亮了山區農村孩子們的求學之路、也照亮了孩子們的心靈之路的感人事跡。他用高尚的品格詮釋了師德的內涵,展現了新時代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體現了榜樣的無窮力量。張玉滾老師“如默默燃燒的紅燭,照亮山區孩子求學上進的道路,用堅定和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出彩的人生”。
看著每一個黨員榜樣走向鑲著黨徽的初心臺,重溫當初寫進入黨志愿書的錚錚誓言,舉起右手,堅毅地說出“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一種無形卻震撼的力量。它點亮了我心中無數盞記憶的燈。榜樣的身影,讓我憶起自己18歲時執筆寫下的入黨志愿書的真誠,19歲時莊嚴宣誓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堅定。一幕幕一幀幀畫面彰顯了那顆從未動搖的初心,激起了我報效祖國的熱血,燃起了我奉獻一生的斗志。時光荏苒,我曾以為歷史離我很遠,觸不可及,在當上基層黨員干部后,在經歷了疫情的挑戰后,我開始明白,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創造歷史,堅持黨建引領,以人民為中心,堅守初心、見賢思齊、看向榜樣,我們每一個平凡的人也可以在平凡的崗位上成為榜樣。“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在這廣闊無垠的天地間,要明白“路雖遠,行則將至”“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只要一直走,再遠的未來都可創造。因為我們正處于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
我們是追光人,也可以成為發光人。《榜樣》向我們展示了當代中國優秀黨員的優秀事跡,他們像一面旗幟,感召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他們對黨組織的初心使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作為新時代的共產黨員更應該堅定理想信念,在困難面前挺身而出,做到一心為黨,一心為人民。弄潮兒向濤頭立,青年人于天地強。作為一名青年共產黨員,我們要從榜樣的事跡出發,樹立遠大理想,心系人民、服務人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勇擔歷史使命,做起而行之的追夢人,在新的征程中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