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掛職副區長鍛煉工作總結》,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掛職副區長鍛煉工作總結》。
我曾經在*集團海外項目部工作十余年,幫助非洲兄弟國家修橋筑路建房,興辦針對貧困家庭孩子入學的公益性職業技能學校,深感扶貧工作的艱巨和使命的光榮。黨中央、國務院確定*集團定點幫扶*市*區后,集團派我到*區掛職,任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負責脫貧攻堅、招商引資、城鄉建設監管等工作,這對我來說是一段特別經歷。
兩年多來,我走遍了*的山山水水,也深深愛上了*的干部群眾和父老鄉親。驀然回首,在*工作的*天成為我生命旅程中難以割舍的美好記憶,吸引著我去用心、去用情。
一、融入*
*年暮春,谷雨過后,我接到掛職任務,從*乘飛機到*,又乘汽車輾轉到*,開啟了在*掛職的征程。來到*,首先就是做*人。半年時間,我走遍了每一個鄉鎮街道,對基本情況了然于胸,在心里暗暗立志,一定要為*打好脫貧攻堅戰盡心盡力,努力讓自己做好*的事,為*做好事。
在到達*的第一個周末,*鎮、*鎮因連日強降雨天氣突發地質災害,農作物受災、房屋損毀、道路塌方、水電設施損毀。我當即帶領區級相關部門負責人從*出發,過*隧道,途經四個鄉鎮趕到受災現場,察看災情、慰問受災群眾、組織抗災自救。
*鎮是*北境最遠的鄉鎮,一路山勢險峻,彎多坡急。同行的同事告訴我,山區自然災害時有發生,修路難、維護難,可不同于平原地帶,需要等路基沉降穩固一兩年后才能硬化。
扶貧工作只有深入偏遠農村,才深刻感受到貧困山區發展之不易,脫貧工作之艱辛。
記得那時我第一次走進山區,近距離看到自然條件差、修路建橋困難重重。梅子關、*道拐、*道彎,上下起伏,折返無數,我親身體驗了一路左右搖晃的感覺。但*干部群眾不畏艱險、不怕犧牲,以敢叫高山低頭、河水讓路的豪邁氣概,把天塹變成了通途,至今仍可見當時之艱難影子。
那一刻,我終于理解了*人民用勤勞和智慧書寫的“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扶貧精神內涵,也理解了新華社記者眼中“如果要寫中國扶貧工作的歷史,一定少不了*這個地方”的根本原因。
二、深耕*
扶貧要因戶施策,志智雙扶。兩年多來,我和*的干部群眾一道,視使命為生命,靠作風吃飯、憑實績說話,凝心聚力,共同奮斗,真抓實干,努力高質量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年*月*日,雨后初晴,我驅車兩個多小時到*村看望貧困戶*兩兄弟。他們所住的地方,自然生態環境好,山中的紅豆杉蔥綠挺拔,山野空氣清新,感覺似一個天然氧吧,世外桃源。
兄弟倆非常熱情,搬來凳子請我們坐,講述他們養牛、養蜂、挖野生天麻的生活經歷,單調的產業導致他們不能富起來,但看得出他們倆是勤快人。臨別時,我買了些蜂蜜和天麻。
當地鎮黨委書記講:“他們兩兄弟本可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政府曾多次動員讓他們搬到條件更好的地方,但兄弟倆覺得生活一輩子的地方才是家,有吃有穿就足夠,不用給國家添麻煩。”
怎么才能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怎么才能讓“*這個蓄勢待發的火山”盡快噴發?怎么才能讓“正在開門的閨秀”走出去?如何讓產業扶貧資金落地見效,我想最關鍵的還是需要有一個個產業項目來支撐。
通過多次考察調研,利用*生態、旅游資源優勢,發展全國著名的“旅游+康養”產業,打造全國產業精準扶貧示范區,就是為*“造血”。于是,我利用各種渠道推銷*,積極為*爭取項目、資金,一有機會就向朋友們推薦*,讓他們來*看一看,來發展、來投資。
*年*月*日,由*區和*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的*蓋國際旅游康養度假區項目正式啟動,項目規劃區面積*平方公里、總投資逾*億元,是*區迄今投資規模最大、建設體量最大的文旅康養項目。
…… 此處隱藏855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