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鄉村治理典型案例》,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鄉村治理典型案例》。
一、案例背景
**縣隸屬**市,全域位于**都市圈規劃核心區,是“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中央農辦“三農政策基層聯系縣”。2019年,**縣開展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以下簡稱“兩項改革”),由原10個鄉鎮調整為4鎮2鄉1街道,71個建制村調整為38個,村級黨組織數量減少46.5%,平均戶籍人口和幅員面積分別增長47.3%和54%。兩項改革后,面對服務半徑擴大、人口規模增大、群眾訴求多元等新變化,農村服務供給能力不足、鄰里關系日漸疏遠等問題逐漸顯現,給村級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發揮、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帶來了新挑戰。
基于以上問題瓶頸,**縣積極探索創新“一領四微”鄉村治理新模式——以黨建為引領,打造微陣地、培育微組織、提供微服務、開展微活動,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推動治理和服務下沉村民家門口,大力培育群眾“自組織”和“鄰里”文化,有效激活了鄉村治理的農民主體力量,走出了一條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之路。
二、主要做法
(一)強化黨建引領,夯實治理基層基礎。針對兩項改革后農村基層黨組織“運行不暢、能力不高、供給有限”的實際,大力實施“戰斗堡壘”工程,拓展組織設置,優化運行制度,建強黨員隊伍,不斷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號召力戰斗力。一是嚴密組織體系。結合村級建制調整改革,以升格村級黨組織為基礎,全覆蓋建立村民小組黨支部(黨小組)348個,建立黨員就近聯系服務村民制度,形成“行政村黨支部(總支、黨委)—村民小組黨支部(黨小組)—黨員聯系戶”的三級組織架構。采取單建、聯建、區域統建等方式,推動農村聚居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黨組織應建盡建,有效擴大黨的組織覆蓋。二是提升運行質效。全面完成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和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建立村黨組織書記“權責三張清單”,開展重點村提級監督,強化“一肩挑”村干部監督管理。建立黨委班子成員黨支部聯系點,縣鄉兩級黨委班子成員掛聯指導村級黨組織,加強村民小組黨支部運行指導。開展村黨組織定期聽取村級各類組織工作報告,探索建立村干部政治體檢和政治素質考核制度,綜合運用“述、查、談、評、改”工作法,提升黨組織運行效率和工作效率。三是育強黨員隊伍。大力實施新時代村干部提能工程,建立“導師幫帶制”,組織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老鄉鎮”“老支書”結對幫帶新任村黨組織書記,提升“頭雁”履職能力。開展“引新鄉賢回鄉村、引‘農二代’回家鄉、引創客回鄉下”行動,實施農村發展黨員專項計劃,加大從優秀農民工、致富能手、后備力量中發展黨員力度,多源頭多途徑吸納真抓實干的能人參與投身鄉村治理。
(二)打造“微陣地”,構筑治理“同心圓”。聚焦“陣地行政化、村民不愿來”等問題,構建1個村級主陣地、N個村民小組微陣地的“1+N”村級黨群服務陣地體系,推動黨群陣地和服務下移。一是建陣地。采取“商量建、支部管、一起用”方式,整合閑置集體土地、農戶廢棄房屋、村民活動廣場,在每個村民小組打造集議事、活動、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鄰里百家”“村民議事壩”等綜合性黨群“微陣地”,就近就便為黨組織和黨員群眾提供活動空間。如百家池村利用村民廢棄圈舍改建打造“鄰里百家”,開展黨群議事、代表接訪等各類活動,延展黨員群眾生活空間。二是搭平臺。發揮好微陣地決策議事、黨群活動、便民服務等功能作用,搭建“有事來協商”平臺,建立“有事公開議”協商議事制度,常態開展村民說事、民情懇談、百姓議事等活動,有效調動了村民積極性和主動性,微陣地成為了村民“自發來、樂意聽、愿意說”的公共空間。三是活載體。圍繞干部作風、民生實事、環境治理等熱點難點問題,創新開展“書記壩壩會”“書記龍門陣”,每月組織村“兩委”干部與村民面對面交流,現場聽取、收集、答復群眾意見建議,及時幫助群眾解決難題矛盾,引導村民熱心聊村事、積極議村事、協力辦村事,發動村民成為鄉村治理主力軍。
…… 此處隱藏2234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