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關于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關于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課程思政是指以課程為基礎,以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為根本,深入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通過構建三全育人格局對大學生進行顯性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來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相統一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課程思政主要采用隱性教育方式,實現春風化雨式育人。高校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踐行“三全育人”理念,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培養黨和國家需要的人才。
近年來,課程思政建設成效顯著,它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由專門的政工人員開展的“孤軍奮戰”模式向全員育人轉變,由傳統的單一思政課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向包含專業課和綜合素養課在內的全課程轉變,但在其建設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問題
1.教師課程思政綜合能力薄弱。教師是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教師課程思政的綜合能力水平直接關系到課程思政建設的效果。教師課程思政綜合能力薄弱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部分教師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理論知識。思政元素的挖掘以及價值的引領需要具備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素養,需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但部分綜合素養課和專業課教師缺乏主動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理論的意識,在科研和教學以及其他工作的壓力下,他們也無暇進行學習,從而制約了課程思政工作的開展。第二,部分綜合素養課和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理念尚未完全轉變。當前仍有部分專業課和綜合素養課教師認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課教師和政工干部的事情,自己只要做好專業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工作即可,沒有真正認識到自己同樣也擔負著育人的使命,致使只“教書”不“育人”,只“授業”不“解惑”的狀況一直存在。第三,部分教師挖掘思政元素能力欠缺。部分其他課程教師重視專業知識教育而輕視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不注重思政元素的挖掘和積累,甚至有部分教師不知道什么是思政元素,也不知道如何挖掘,更不知道應該如何將其有效融入教學過程以及采用什么方式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
2.課程體系建設欠缺。課程思政建設以高校所開設的各類課程為載體。目前,高校課程體系建設中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課程教學存在“課程”+“思政課”兩張皮現象。課程思政要求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中,達到“溶鹽于湯”的效果。目前來看,部分教師在課程設計以及授課過程中達不到預期狀態,把課程思政異化成“課程”+“思政課”,將思政知識硬性加入課程教學中,把專業課和綜合素養課上成了思政課。第二,課程思政缺乏一體化建設。在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多是專業課教師自己在努力,從所講授的課程中挖掘思政元素,融入價值引領。從專業和學科的角度來說,專業負責人未能有效整合自己所負責專業的所有課程,有重點的挖掘思政元素;學科負責人未能站在學科高度上有效動員教師挖掘和梳理學科范圍內各專業及其課程所包含的思政元素,不能合理統籌不同思政元素在不同課程中的講授,課程思政建設未能實現“課程—專業—學科”一體化建設。第三,不同類型課程的橫向協同存在短板。思政課、綜合素養課和專業課從授課內容、功能定位上看是三類性質不同的課,思政課主要是系統講授馬克思主義理論,綜合素養課是對學生進行通識性教育和人文素養教育,專業課主要是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以及培養學生專業技能。三類課程之間存在壁壘,綜合素養課和專業課未能有效融入愛國主義、價值觀、職業道德等思政元素,協同育人效果不明顯。
…… 此處隱藏1897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