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主題教育專題調研報告——創新“四位一體”管理機制構筑預防青少年犯罪管理網絡》,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主題教育專題調研報告——創新“四位一體”管理機制構筑預防青少年犯罪管理網絡》。
按照主題教育調研工作安排,本人圍繞“創新社區、學校、派出所、家庭‘四位一體’管理機制,構筑預防青少年犯罪管理網絡”專題,深入學校、社區和公檢法司等部門及部分家庭,調研了全市青少年違法犯罪情況,分析了成因,提出了對策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不妥之處敬請領導批評指正。
一、青少年違法犯罪基本現狀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關心和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制宣傳教育持續開展,“法制副校長”隊伍不斷充實,特殊青少年幫教工作穩步推進,“青少年維權崗”等維權實體逐步加強,文化市場和校園周邊環境整治成效明顯,社會關注、齊抓共管、整體聯動的預防工作格局初步形成。近五年,全市青少年違法犯罪呈逐年下降趨勢,犯罪人數由2019年的601人減少到2023年的402人,犯罪比例由39%下降到22%,其中14-17歲犯罪人數占比由21.4%下降到12%;初中學歷青少年犯罪占62.3%,侵財類犯罪占16.2%,暴力犯罪占8.5%,初次犯罪占91%。對百名違法犯罪青少年的調查顯示,在校生(含職業學校)僅為0.37‰,有逃學、休學、輟學經歷的占31.2%,“三失”(失學、失業、失管)青少年占47.2% ,單親家庭的占31.2%,呈現出犯罪主體低齡化,犯罪手段暴力化,犯罪形式團伙化,財產型犯罪比例高,“三失”青少年違法犯罪突出等特點。從綜合分析看,受多種因素影響,全市青少年違法犯罪率雖有所下降,但仍然較高,問題依然突出。
二、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成因分析
造成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有青少年自身方面的,也有學校、家庭、社會等多種因素,主要有以下四點:
首先,特定生理心理因素是內在原因。由于青少年處于身心成長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他們的生理發育迅速,個人意識和獨立意識逐漸增強,對事物好奇敏感,易感性、沖動性和兩極性比較明顯。有的因為生活需要、獨立自主地位等得不到滿足,會以逃課、上網、玩游戲等方式消磨時光,行為舉止帶有盲目任性、偏執狂躁和喜歡表現等傾向,遇事容易沖動,經不起誘惑,自控能力差,一旦受到外界因素影響刺激,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其次,不良家庭環境影響是主要原因。由于一些家長對其心理特點和教育規律把握不夠,有的期望值過高,教育方法簡單,導致孩子因壓力大、形成逆反心理;有的過分溺愛孩子,有的疏于管教,有的自身品行不端,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一旦有誘因就容易實施犯罪。加之,近年來父母離異的單親家庭逐漸增多,孩子容易出現心理自卑和扭曲,走上犯罪道路。調查顯示,父母離異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4.2倍,在青少年犯罪中占21.4%,因缺少家庭溫暖和教育的占19.8%,因家庭生活困難的占6.1%,因父母有不良嗜好影響的占15%。
第三,學校內的教育不當是重要原因。主要是有的學校重智育輕德育,片面追求“教學質量”,德育課程課時不足,法制教育流于形式,跟不上時代和形勢發展的需要。有的學校管理粗放,轉差工作措施不力,特別是對學生評價只以分數為標準,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一些課任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好學生身上,對差生教育管理方法簡單或放任自流,使其自暴自棄、誤入歧途。同時,學校、家庭和社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對問題青少年思想動態、行為軌跡掌握不及時,監管不到位,使其放任自流、處于失控狀態,最終導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 此處隱藏1705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