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稿子不能心存偏見,但一定要敢說“絕對”!第三把符號錘來了:絕對的氣勢!
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稿子不能心存偏見,但一定要敢說“絕對”!第三把符號錘來了:絕對的氣勢!》,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稿子不能心存偏見,但一定要敢說“絕對”!第三把符號錘來了:絕對的氣勢!》。
上文寫了第二把符號錘:辯證的魅力,今天這篇我們恰恰要與辯證背道而馳,不要“正反合”、直接最高級,這就是第三把符號錘:絕對的氣勢!
文章的氣勢,不一定要用絕對詞,但絕對詞絕對是抬升氣勢的“特效藥”,就像奎寧對于瘧疾一樣,一旦對癥,一粒見效!
“絕對”是一個哲學概念,正如王國維所言:“哲學上之說,大多可愛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愛。”比如,辯證法,它是很可信的,因為要考慮對立統一,一般不會把話說得“很絕對”,但“不絕對”可能也意味著“不可愛”。正如,叔本華講道“一個不懷偏見的人,就是哲學上的外行。”任何事情都瞻前顧后、全面周延,最后一番折騰下來,反而沒了味道,哪還有“可愛”可言。我們不是追求極端,但在一個合適的場合、合適的時間、合適的氣氛,往往需要喊出一個絕對的口號。比如,我會愛你生生世世,直到海枯石爛、滄海桑田。這時候,你還去考慮是否符合地理學、生態學,那就不是“煞不煞”風景的問題了,是“傻不傻”的問題!我最喜歡梁漱溟先生的一句話:“什么是哲學的道理?就是偏見!”寫稿子不能心存“偏見”,但一定要敢說“絕對”!因為一個不敢說“絕對”的材料人,絕對不是一個優秀的材料人。一是描述“的的確確”的事實。就是這句話雖然很絕對,但它就是事實真理!比如,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又如,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以上表述是絕對的真理,不容任何質疑,用的時候必須原汁原味,不能有任何變通。二是給予“到邊到底”的定性。能夠上升到法律等層面的表述畢竟是有限的,其他場合怎么辦?只要契合邏輯、合乎事實,一樣可以用。比如,寧夏在中國這十年新聞發布會上講到,黨的十八大以來這十年,是寧夏發展量質齊升最快的十年,是城鄉面貌變化最大的十年,也是全區人民得實惠最多的十年。又如,在蘇州姑蘇古城有機更新中,當地總結到“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這些絕對詞有法律依據嗎?沒有!但讀起來毫不違和,聽起來也很自然,因為與事實沒有什么出入,在邏輯上沒有什么不妥。三是亮明“堅定堅決”的態度。就是以一種毫無保留、不留余地的態度,亮明自己的做法。比如,解放前,在解放區廣為流傳的一首叫做《西柏坡擁軍小唱》的民謠唱到:“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在各種督導匯報會上,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種聲音:以最堅決的態度抓整改;以最嚴格的標準抓整改;以最有力的舉措抓整改。體制內沒有太多高深的工作,與其說需要能力,不如說更需要態度。所以,態度很重要,堅定堅決的態度更重要!根據以往慣例,“心法”講完講“技法”,我們按照使用頻率,講一講7個常用絕對詞。如有遺漏,請留言交流。“最”是最常用的極限詞,常用當然是因為好用。它的應用場景十分豐富。可以用來總結成績。比如,某地在年度工作會議上這樣講道:可以用來闡釋道理。比如,某地在發展創新工作會議上這樣表述:可以用來部署工作。比如,在相關工作會議上,我們可以這樣講:“零”也是一個高頻絕對詞,它的出現也有兩種:一是實指,即真正達到了“零”,比如,疫情防控成功實現“清零”;二是虛指,是一種追求的目標、一種堅決的態度,比如,確保事故“零發生”。以上兩種,哪一種用得多?當然是后者,這是態度問題。“零”既可以部署全面工作:“杜絕”在百度百科上的解釋是“徹底防止”,可以說是“嚴防”的升級版、“防止”的最高級。人類在與傳染病斗爭中,只取得過一次完勝,那就是徹底消滅了天花病毒。這樣看來,“杜絕”好像多數時候都是不能實現的。但不能實現的,不正是我們要追求的嗎?正如《倚天屠龍記》趙敏搶婚,范遙說:“郡主,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既已如此,也是勉強不來了。”趙敏道:“我偏要勉強。”“杜絕”就是一種“我偏要勉強”,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倔強。比如,在平安護航大會戰中,我們就要理直氣壯地喊出“杜絕”:最著名的“一切”,應該是毛主席老家人的“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毛主席關于“一切”還有不少表述,比如,1925年《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這兩大勢力豎起了兩面大旗:一面是紅色的革命的大旗,第三國際高舉著,號召全世界一切被壓迫階級集合于其旗幟之下;一面是白色的反革命的大旗,國際聯盟高舉著,號召全世界一切反革命分子集合于其旗幟之下。”又如,1927年《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他們將沖決一切束縛他們的羅網,朝著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國主義、軍閥、貪官污吏、土豪劣紳,都將被他們葬入墳墓。一切革命的黨派、革命的同志,都將在他們面前受他們的檢驗而決定棄取。”上文不足90字,就用了三個“一切”,這又是何等的氣勢。我們完全可以從“一切”中借勢借力,比如,在推動基層治理工作中,有這樣一組標題:又如,在經濟領域,某地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不二“王炸”,提出:我們的標題叫“絕對的氣勢”,為何“絕對”姍姍來遲?因為“絕對”這個詞,絕對不能亂用。“絕對”有兩大語境:一種是政治語境,另一種是非政治語境。在政治語境下,“絕對”的使用必須慎之又慎。比如,在談到“黨的領導”的時候,一般表述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或“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那么“堅持黨的絕對領導”能不能用呢?可以,但只能在特定領域使用。從權威表述來看,目前只有三個系統能夠使用“絕對領導”,分別是軍隊系統、政法系統、國家安全系統,其他領域絕對不能混用。在非政治語境下,“絕對”的使用還是相對寬松的,它的作用重點還是在態度上。比如,在部署安全生產工作時,就可以用這樣一組標題:“凡是”是不是禁用詞?不是!馬克思主義最講辯證統一,但馬克思自己就說過:“凡是民族作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們為人類社會而做的事情。”毛主席也講過:“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2004年2月27日“之江新語”專欄曾講道,“凡是為民造福的事就一定要千方百計辦好,凡是損害廣大群眾利益的事就堅決不辦。”又如,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上講到,“凡是影響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的問題都要及時解決,凡是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病癥都要認真醫治,凡是滋生在黨的健康肌體上的毒瘤都要堅決祛除。”以上可見,“凡是”這個看起來十分絕對的詞,還是很有使用空間的。通過梳理,我們還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凡是”與“人民”往往緊密相連,這也從側面證明了“人民至上”吧。比如,這樣一組標題:“始終”的意思是從開始到結束,是時間上的絕對詞。它的應用場景大致有兩個:一是表達立場;二是亮明態度。在表達立場方面,我們經常可以見到“始終”+“堅持”這對黃金搭檔:以上就是第三把符號錘——絕對的氣勢,這把錘子的特點就在于立場鮮明、簡單直接,它就像趙敏一樣,愛就愛得轟轟烈烈,恨就恨得蝕骨痛徹,沒有閃爍其詞,毫不拖泥帶水。當然,“絕對”可以帶來氣勢,但并不是所有的“氣勢”都來自“絕對”。“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匈奴未滅何以為家”是何等的磅礴氣勢?“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又是何等的振聾發聵!它們都沒有絕對詞,但絕對夠氣勢。凡事無絕對。我們要絕對地相信“絕對”,又要相對地對待“絕對”。
《寫稿子不能心存偏見,但一定要敢說“絕對”!第三把符號錘來了:絕對的氣勢!.docx》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