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關于全市青年人才工作進展情況的調研報告》,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關于全市青年人才工作進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人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源頭活水。”近年來,我市始終高度重視青年人才工作,出臺了一系列新政策,打出青年人才“引育用留”工作組合拳。本文主要通過問卷調查和走訪座談等方法,深入了解全市青年人才“引育用留”工作在青年群體中的影響和成效,分析當前全市青年人才的發展困境和需求,積極探究改進對策和建議,以期完善青年人才發展環境。
一、全市青年人才工作的主要舉措和成效
1.引才政策不斷完善。市委始終堅持黨管人才,著眼未來發展戰略全局,系統謀劃、整體布局全市人才工作,在引進青年人才方面出臺一系列重大政策、重要舉措。2018年推出“招才引智”行動計劃,專段就“引育青年人才”政策作出說明。2021年出臺《關于深入實施人才引領戰略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打造“招才引智”行動計劃升級版,聚焦儲備青年創新人才,將青年人才托舉工程中每年的選拔培養人數由20人增至100人,提升了對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在此基礎上,人才政策的制定不斷提檔加速,出臺《市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資助實施細則》,對40歲以下的領軍人才和優秀博士后、32歲以下的青年后備人才專門明確培養方案和資助計劃;制定《市引進人才落戶實施辦法》,極大吸引了外地青年人才來新就業創業,大量外地學生在校期間即辦理了落戶手續;發布《市創業房租補貼管理辦法》,給予在校生及5年內的畢業生創業租房補貼,減輕經濟負擔。在政策持續發力帶動下,全市對各類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吸引力越來越強。截至2022年12月,“招才引智”行動計劃累計引進人才44.5萬人,平均年齡32歲。
2.育才體系更加健全。打造實施一系列“青”字號人才培養項目。改革優化市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通過獎勵“包干制”放權賦能,激發40歲以下青年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近3年累計共有60人獲得資助,支持經費達6000萬元。在市應用基礎項目中專門設立青年項目,重點資助35歲以下青年科技人才開展基礎研究,近3年共資助425個項目,資助金額總計2550萬元。大力實施市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重點資助培養32周歲以下青年人才,已實施三批共對59人開展跟蹤培養,累計資助金額2655萬元。首次開展“科創中國”青年創業榜單——U30評選工作,助力青年人才永攀科技創新高峰。做大博士后青年人才的“蓄水池”,累計建立博士后培養平臺498個,招收博士后7100人,出站博士后留下工作比例超過60%。首創新醫科和生物醫藥產業博士后創新聯合體,打造博士后“聯招、聯育、聯考、聯用”新模式,加快集聚高層次青年人才。
3.用才活力充分顯現。用好人才評價“指揮棒”,堅持“先立后破”,打破“四唯”。據統計,近5年新出臺職稱改革文件76個,在全國率先完成全部27個系列職稱制度改革任務,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分類分層設定評價標準,摒棄求全責備、論資排輩、一尺多量,創造公正平等、擇優競爭的政策環境。打破人才發展“天花板”,為信創、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12條重點產業鏈構建“一鏈一策”職稱專業體系,增設人工智能、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航空航天等13個新職稱專業,暢通各領域青年人才發展渠道。搭建青年人才培養“直通車”,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成一批“海河工匠”培訓基地,瞄準重點產業鏈和產業人才創新創業聯盟發展需求,開展訂單式培養、項目制培訓,構建技能型青年人才精準培養模式。不斷擴大“招才引智”創新創業大賽、“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賽的輻射面和影響力,大力推行“揭榜掛帥”制,通過“以賽選才”“以賽代評”等方式,為青年搭建展示才華的平臺,打造識才選才、引才聚才的“新名片”。
…… 此處隱藏3269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